博士毕业、工作八年、广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却评不上副教授,一气之下,在网上发表自白书,痛说学校重论文不重教学的弊病,称“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
这个教师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他曾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今年11月又获得川大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曾有报道评价他:“深受全校学生欢迎,选课人数差不多能把系统给搞崩溃掉”。
这样的教师参评副教授职称,却因论文少、工作年限和工作量等原因未能过关。出于对教育体制的不满,周鼎借着酒劲写出了千言书。
在自白书中,周鼎历数学校本末倒置的不是:从前,科研是副业。现在,教学是副业。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每个学院都要向学校签下合同,承包多少个课时,多少篇论文,多少个课题。而论文的数量从来与质量无关……于是周鼎问道: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
毫无疑问,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讲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上过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授课时如果没有见识、没有讲授技巧,只是照搬课本和讲义,那么他们的声音就是催眠曲。
一个有职业精神的老师说,他每次上课时都十分注意学生的反应,看到学生打呵欠,他就会马上警觉起来,反问自己是不是讲得不好?
许多时候,课室就像餐馆,哪里人多就说明那里的厨师和服务好。在一般情况下,教室里学生的多寡,就能反映教师受欢迎的程度。尤其是选修课,教室里学生爆满,就是对授课老师最真实的好评。
但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未必能取得与之相应的职称和待遇。在高校,对教师论文的重视往往远远超过对教学的评价。一些学校还规定,教师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就能得到高达数万元的奖金。而那些印在核心期刊上的文字,更是成为评职称的通行证。
这并非说论文对教师完全不重要。实际上,许多著名教授既广受学生的喜爱又著作等身,而且高知名度本身,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要素。
但我们也知道,现在的某些学术期刊,只要有权有钱有关系,就能把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印上去。
正因为发表论文决定着职称的评定和科研经费的流向,教学的好坏不起太大作用,因而为数不少的教师不是把心思花在教学上,而是用在拉关系发论文上。据一些学生反映,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重播着几年不变的课件,也不用心看作业,只管写自己的论文,还会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就这样被完全无视。只重科研成果(而且未必是有意义的成果),其实是把学校当作研究所。
周鼎说学校从前科研是副业,现在教学是副业,这话还不够准确。某些学校实际上还有排行不亚于科研和教学的“第三产业”——拉关系,尤其是与有权或有钱的人搞关系。
在周鼎看来,教师的教学追求在学校的现实环境中“今夜死去了”,其实死得更早的,是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