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作者:秦亚青 来源:光明日报
2014-12-28 09:43:02

  2014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拓之年。在中国实力不断增强,亚洲整体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稳步进入了践行大国外交的新时期。中国理念备受推崇,中国方案逐步落实,中国责任日益拓展——中国对国际体系的塑造能力全面提升。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非常丰富:在外交理念方面,提出并拓展和平发展观、合作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在战略政策方面,强调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在国际责任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动地区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主动帮助受到战乱、灾难和疾病威胁的发展中国家。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并产生了积极的全球效应。

  中国理念

  大国外交需要有坚实的理念支撑。2014年,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贯彻到外交实践之中,开始形成以和平发展观、合作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为三个重要支点的理论体系。

  和平发展观的核心是维护和平,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首先,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以争夺霸权为国家目标,不以推翻国际秩序为国家战略,坚持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强调与相关国家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第二,和平发展与维护和捍卫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和平发展不等于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就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第三,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世界和平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中国和平发展也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提出“双轨思路”、坚持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愿意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既坚定捍卫了自己的领土主权权益,又积极践行和平对话解决分歧的理念,大力推动关系到各方发展与民生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这正是和平与发展理念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亚洲安全观是中国在安全领域提出的重要理念,核心是合作安全。中国主办亚信峰会,倡导安全理念、促进安全合作。在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倡议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合作安全以命运共同体为认识新型国际关系的原点,反对“零和”安全和绝对安全的传统观念,强调只有合作才能应对当前的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只有通过促进共同安全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安全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扩展:没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保证可持续安全;没有各方进行安全合作,就不可能实现稳步的持续发展。

  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正义的大国。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永远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正确义利观体现了道义和利益在三个重大问题上的辩证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实现共同富裕与谋求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实现自身利益的辩证统一。正确义利观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新形势下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取向。

  在东海、南海等领土领海争议中,中国既保持克制,又坚定维护自身利益;既坚持“亲、诚、惠、容”发展周边关系,又坚决与侵害我国根本利益的行为进行斗争。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中国进一步加大发展援助,更加注重区域合作中的发展和民生问题。

  中国方案

  中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主动提出并进一步充实中国方案,以制定战略、倡导规范和建构议程来塑造大国关系、周边环境和世界格局,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来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外交方略。

  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是中方主动塑造国际关系规范的重要倡议。今年以来,这一倡议的内涵逐渐充实,发展成为大国关系、国家关系的创新性和规范性理念。

  当初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是指中美应避免国强必霸、强强必争的老路,发展一种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如今,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进一步充实。一方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迹象。在今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深入探讨了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重点方向,即保持密切高层沟通和交往、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个领域交流与合作,以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等。

  另一方面,新型大国关系的适用范围扩大,普遍性和规范性更强。中国正式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突出强调合作共赢是国与国关系的核心。新型国际关系始于但不限于中美两国,它既包括美、欧、日等传统大国以及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也包括世界上任何国家。这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创新,也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石。

  中国方案的实施明显体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上面。“一带一路”是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并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外交方略,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不仅要增进沿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更要促进文化交流与相互认同,以建设“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

  今年以来,在亚信峰会、中阿合作论坛、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中,中方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方案,一方面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调动沿线国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统筹和协调国内区域发展,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生长点。中方出资500亿美元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争取了21个国家成为创始会员国,中方还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这些具体措施均已取得重大进展,对塑造我周边环境、创建战略发展机遇期、拓展大国外交的战略空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亚太自贸区是北京APEC建立合作共赢国家关系的重要实践。在各方竞相发力塑造亚洲经济一体化格局,美国主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相互掣肘的情况下,中国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打出了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方案。亚太自贸区可以化解地区一体化多头引领、相互制约的困局,使之步入包容共赢的发展轨道。北京APEC通过了《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和《互联互通蓝图》,可以更好地协调利用现有资源和安排,实现大国关系、次区域增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多个进程的良性互动。

  亚太自贸区启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所谓“大国竞争”的态势下提出了一个可操作的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超越性方案,表现出中华文化中鲜明的“和合”特色。

  中国责任

  中国是世界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负责任大国。承担大国责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国家利益、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与地区、与世界的高度相互依赖和深度相互依存,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也是为全球治理作贡献,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从相对被动地履行责任转向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2014年,我们对中国责任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中国责任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而且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是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与繁荣的责任。中国自觉地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和地区稳定,在伊核、朝核等问题上积极参与,劝和促谈;在埃博拉疫情发生之后,迅速提供援助;派遣人员、提供物资;推动南苏丹冲突的解决;面对美俄、欧俄矛盾激化,坚持按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处理与各方关系,反对冷战思维。

  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承担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在反恐、经济、金融、气候、环境等各个全球性问题突出的领域,中国积极贡献,充分体现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一个突出事例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中国不仅仅承担责任,主动自觉减排,而且已经开始参与引领国际规则的制定。北京APEC会议上,中美两国就气候变化达成重要协议。中国首次宣布了减排目标,这不仅是对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也是对地区和世界的负责任承诺。此外,中美两国承诺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促成2015年相关气候协议达成,也显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合作行动。

  可以预见,在中国走向全球性大国的道路上,为了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国必然会有更大的国际担当,会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大潮流,中国持续崛起、东亚持续合作、全球持续相互依存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2014年见证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开拓与发展,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与中国责任得到明确的体现和普遍的认可。中国更加鲜明地表现出顺应潮流的全球视野,达人达己的天下关怀,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内外统筹的大国方略,在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系外交学院院长)

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大国责任,大国外交,大国关系,南苏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