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逐渐升温,烘干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产品、品牌泥沙俱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粮食烘干机市场呼之欲出
我国粮食年产量约为5亿吨,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与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损失3%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这些损失中因为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就高达21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直接造成的损失达180亿~240亿元。
有鉴于此,谷物干燥的机械化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提升粮食品质的需要。传统粮食干燥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晒,增加了粮食杂质,降低了粮食品质,带来了交通隐患,且处理能力有限。
其次是农村组织迅速崛起的结果。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脚步,农村生产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大型农场、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业种植大户(专业户)等农村组织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农业种植和经营模式,粮食将由过去分散在单个农民手中转向集中在少数农村组织手中,由此将拉动烘干设备市场的快速膨胀。
再其次是粮食烘干成为农民的重要需求。近年我国极端天气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因天气原因导致的粮食霉变数量不断增加,粮食烘干成为农民的重要需求,为烘干设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粮食烘干机市场步入成长期
目前,国内烘干设备生产企业达500余家,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但烘干机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现实的竞争者多为中小型企业,其技术、产销能力较弱,大型企业整合市场较为容易。
烘干机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据业内人士测算,2005年初~2013年底,全国烘干机保有量由起初的3.6万台发展到8万台以上,年均增长率约15.6%。9年间,全国各类烘干机年销售规模由起初的3000台左右上升到近8000台,年均增幅达18.9%;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增长了86.5%,年均增长10.8%。
尽管如此,粮食烘干产业发展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机化的总体进程。如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5%,但全国平均机械化烘干率仅在10%左右,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生产的瓶颈。而美国、日本的粮食机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凸显出我国粮食烘干加工产业的差距还相当大。
烘干机市场尚处于非规范性发育阶段。主要表现有四:一是市场发育不均衡。东北市场起步最早,以大型连续式高温烘干塔为主;浙江市场跟进较早,经过五六年时间发育几近成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川渝等地快速崛起,其余地区则刚刚进入萌芽期。二是补贴左右市场供求。用户购买动力几乎全部源于补贴政策拉动,多数地区补贴资金占据实际购机款的大头。若无补贴支持,几乎很少有用户问津。三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作物品种繁多,烘干机需求差异性较大,尤其近年来,烘干机品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低劣品牌混入市场。四是价格敏感性强。政府对烘干机的补贴力度过大,多数地区补贴后,用户几乎很少出钱,从而导致价格敏感度增强;用户购机过多考虑价格因素,而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关注度不够。
烘干机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烘干设备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环境利好。烘干设备市场面临良好的经济支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环境。二是市场上烘干机械种类多,有可供选择推广的实用新型机械和技术服务支撑。三是联合收割机快速推广和跨区作业的模式,使大量谷物需要及时、快速的干燥,未来谷物烘干机械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四是农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和土地流转提速为烘干机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农业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种粮专业户、家庭农场的迅猛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加速,粮食生产与经营将主要由原来的分散走向集中,粮食烘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刺激粮食烘干设备市场的发展。
同时,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市场发展也有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谷物烘干机械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农民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服务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二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持续增加,且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在农村,这无疑对代替劳动力的谷物烘干机械增长产生逆向影响。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四是一些粮食主产区的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粮食烘干的重要意义,导致扶持政策不到位。五是农业合作、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农村服务组织处于成长期,尚未上升为农村主要组织形式,该群体对烘干设备市场的推动有限。六是烘干设备产品产业尚处于导入期,参与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产品不成熟,直接影响市场的推广。
未来烘干机市场走势
从市场容量分析,尽管按粮食机械烘干比例达到30%计算,我国至少还需要8000~1万套烘干设备,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但要淘金烘干机市场,企业仍必须对未来的烘干机市场走势有一个较为清醒地认识。而产品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将成为决定烘干机市场竞争的“三大要素”。
对某烘干机企业的市场调研分析显示,由于在烘干机价格构成中补贴比例偏大,因而导致对烘干机的终端价格敏感性增强,成为影响用户选购烘干机的首要因素。产品质量虽然位居次席,但其在影响用户购机选择诸因素中也在发挥关键作用。用户最为关注的质量焦点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水分测试仪、粮食破损率等三个方面。至于售后服务,则历来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将是未来我国烘干机市场的主流;大型化、规模化亦将成为未来烘干机市场发展的又一趋势。从东北、浙江等起步较早、发育比较成熟的市场反馈的信息业已证明了这一判断。
多管齐下推进烘干机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生产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以大力扶持,推动烘干机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
二是资金扶持。政府通过设立粮食烘干设备专项研发与创新资金,扶持企业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大对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购置补贴力度。在购机补贴政策对烘干机的补贴额度基础上,适当提升对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域、机械烘干普及率低区域的烘干机购置补贴比例,将烘干机配套设备设施也列入补贴范围。增设烘干作业补贴,粮食烘干作业成本较高,宜增加烘干作业环节补贴,解决粮食烘干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三是支持各地创业主管部门通过演示、宣传、培训、服务等各种方式,推广机械烘干技术。
四是建立和完善农机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各省市金融部门尽快出台、完善农机贷款业务支持办法,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干机械等。
五是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粮食种植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率先购买使用粮食烘干设备,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粮食烘干机市场发展。
六是鼓励大型农机生产企业进入烘干设备市场,参与市场良性竞争,通过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烘干设备产业升级。目前,国内烘干机行业企业分散,企业研发实力、财务实力差,在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分布着上百家小型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是其典型特征,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