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的“失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作者:陈颖 来源:西安晚报 
2014-12-30 14:28:13

  年终岁末,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客机“失联”的消息让人揪心。熟悉亚航红色飞机的国人在“朋友圈”转发祈祷信息,并忧心追问:东南亚上空接二连三的飞机“失联”,这还能让人愉快地出行不?

  回顾2014年的媒体热词,“失联”不时闪现。从马航MH370 “失联”开始,频频出现的“女大学生失联”、“官员失联”,一次次刺激公众的神经。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互联互通的时代,失去联系,暗示着令人失望的结局,也饱含着媒体和公众的一线期盼。新年即将到来,很多“失联”事件还没等来结果,祈祷还在继续,相关部门探寻和分析“失联”事件的原因,检讨失联事件处置得失,同样不能停止。

  马航MH370 “失联”至今,媒体追问还在持续,但更多的苛责似乎还集中在航空公司不负责、不专业、不透明的回应上,对于专家所指出的东南亚各国空管存在漏洞,尤其是各国航管区交界“几不管”空域问题,如何“亡羊补牢”,似乎并没有下文。

  当然,航行是否安全,与气象、飞行技术、机型等因素都有关系,什么原因造成飞机“失联”?真相还未到来,还不敢妄加揣测,但第一时间对于航班是否严格执行航空规章,管理是否有瑕疵的追问却并非多余。已有媒体指出:一味追求运能扩张的东南亚民航业,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隐患,最突出的就是航空管制能力,客机质量,机组人员素质的瓶颈制约。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廉价航班安全系数必然偏低,但低成本航空过高的利用率以及服务外包是否对安全有危害,却是值得正视的问题。

  同样,女大学生“失联”,虽然发生在不同地区,事出也各自有因,但带来的共同警示无疑是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失联”女生,无论是遭遇绑架、还是深陷传销,首先要追责的是社会治安管理。公权力部门理应挺身而出,严打犯罪分子,创建一个不让人“提心吊胆”的公共空间。但也不可否认,独自出行、轻信陌生人,是让这些女生身陷危机的共同原因,除了呼吁她们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之外,家庭和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安全教育。比如就有网友提出,能不能把“自我保护”的内容加入到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里广而告之?

  如果说,关注飞机“失联”,女生“失联”,体现了公众对于生命共同体的守望,而关注“官员”失联,则寄托着人们对正义、法治的期待。

  盘点2014年被报道的“失联”官员,可以发现,虽然他们出逃的方式不尽相同,原因却多与贪腐有关。反腐大幕拉开,重锤落下,岂能让“老虎”、“苍蝇”逃之夭夭?

  梳理官员“失联”的途径,尤其是“失联”许久才被曝光的现实,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领导干部管理与监督方面的责任虚置,以及面对丑闻习惯于遮掩、“捂盖子”的行政习性,加上户口和身份证办理的乱象,与有关国家“追逃”合作的缺失,都为官员“遁身”提供了漏洞。

  所幸借力严峻的反腐形势,我国已经开始编织防范官员“外逃”的网。一年多来,公安部对全国的重复户口和身份证进行了清理;多地要求官员上交护照;广东等地对“裸官”一律清退;北京处级以上干部因私出国一般不准;同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建立“国际追逃追赃网络”等。这些制度探索值得肯定,但好制度还要好的落实。官员一旦“失联”,责任不能“失联”。如果任凭官员“失联”而不追究监管者的责任,则只怕还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纵逃”。

  回顾2014,“失联”带给我们的不能只有“朋友圈”里的祈祷、悲伤、牵挂、焦虑和追问,更需要行动上的弥补。弥合“失联”之痛,不能靠时间去洗刷。期望2015年,少一些“失联”,多一些平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