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2月30日电题:一碗民生安全水 洗净百姓心头怨——河南农村饮水安全见闻录
记者张兴军
自200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直被列入河南省的年度为民实事之一。年终岁尾之际,记者采访发现,解决群众饮水难题之后,清洁安全的民生水还成了群众的“顺气水”,干群关系的“和谐水”。
过去矿泉水日销八吨 如今生意黄了民心顺了
“以前烧水,只要水一滚,就白花花一片,像面条汤一样。一天下来水壶里会结上厚厚一层水垢。”52岁的贾根生是临颍县台陈镇邓庙村村民,因为当地处于苦咸水区域,多年来老贾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依靠购买矿泉水烧茶、做饭,直到不久前,村里打了眼500米的深井,包括邓庙在内的7个村庄1万多人的饮水难题成为历史。
记者发现,相关工程的建设成了村里干群关系的“分水岭”。村民说,过去和干部怄气,说到底是对干部能力的质疑,“你连一碗水的问题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带领大家奔小康?”
王公伟在村里开了一家门面不大的商店,早先主要的生意就是销售矿泉水。“想当初,一天能卖出一卡车的量,有七八吨之多,自从水厂建成后,矿泉水的生意黄了,但是民心顺了。”
老贾告诉记者:“我家八口人,以前用矿泉水一天得两大桶,花销十块钱,现在水费两块钱一方,一个月才吃10块钱的水。”
类似邓庙村的变化,在河南并不鲜见。由于高氟水侵蚀牙齿,荥阳市陈庄村多年来有个习惯,村里孩子到了换牙时都躲到亲戚家,直到新牙全部长出来。喝上了安全水后,这一沿袭多年的习惯也随之消失。
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吴洁表示,从2005年至2013年,河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累计惠及3317万农村居民和353万学校师生。按照计划,2014年仍将解决8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国当年度工程量七分之一。
“攻坚战”将变“保卫战” 市场化管护考验“软功夫”
2014年上半年,宝丰遭遇60年一遇干旱,由于此前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到位、运行正常,当地多数农村人口较好地度过了这场“水危机”。
60岁的禄庄村村民李黑旦说:“自打记事时起,家门口的小河第一次干得见了底,好在群众生活没闹水荒。除了停电,水厂一分钟没停过。”
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魏振峰告诉记者,随着“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到来,河南规划内人口将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届时饮水安全“攻坚战”将随之转为“保卫战”,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让水厂可持续发挥效益,对各地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在占地3亩、投资近千万元的宝丰李庄乡水厂的监控系统的屏幕上,红绿指示灯不停闪烁,提示着各台水泵以及相关管网运行情况。管理员王庆义介绍,水厂辐射11个行政村、1.6万农村居民。通水后,他和另外两人合伙跟乡里签了承包协议。“每用一度电县乡分别补贴2毛钱和1毛钱,再从水费里提取2毛钱,这样累计形成专项基金,除了给人员开工资,也用于日常管网的小修小补。”
除了上述承包制外,河南一些地方还探索出公司制、用水协会等市场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偃师市11个乡镇共有18个集中供水厂,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统一交由市供水公司管理,尝试走“以水养水”道路。
“一龙管水”模式创新 让城乡两管水流成一管水
在孟津县北陈村村民谢运超的家里,收藏着一辆架子车和一只大铁桶。“以前村里打井困难,要到外面排队拉水吃,四里远的距离,上坡下坡来回要走几个小时。自打新建了水厂,这些淘汰下来的东西就成了‘古董’。”
作为一位66岁的孤寡老人,对于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便利的自来水”,老谢很是欣慰。但他所不了解的是,和用水方便系数同时提高的还有安全系数: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村里的自来水也和城里的自来水一样,接受着严格的日常质量监测。
孟津县水务集团董事长马道贤介绍,孟津抓住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机遇,相继建设了8个乡镇集中供水中心,惠及20来万农村人口。经过改制,全县打破自来水归城建、农村饮水归水利的多头管理,实现城镇供水乃至污水治理的统管。
记者在水务集团的化验室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一堆瓶瓶罐罐之间忙碌着。一张表格上详细地记录着各个水厂从浑浊度、PH值到细菌总数等多项水质指标。
按照“三级监测制”,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孟津县疾控中心以及国家级豫西水质监测中心,分别以不同周期对县城和各乡镇水厂展开监测,每年出具检测报告400多份。
“改制前是城里人吃城里水,农村人吃农村水,而创新后的‘一龙治水’模式,真正让城乡两管水流成了一管水,总之都是放心水。”马道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