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014打违亮点多 国内一线城市来"取经"

作者:吉羽 来源:人民网
2015-01-04 08:05:00

  2014年,海口市打击违法建筑工作呈现六个亮点:一是初步建立并有效运行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巡查、报告违法建筑工作机制;二是对违建的巡查、发现、报告、制止、查处等工作环节初步实现了网上全程实时监控,形成了“天上拍、地上巡、网上管”的打违管理新模式;三是以往新建路段、棚改片区和重点项目周边成规模、大片新增违建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小产权房、外来资金介入建设的新增违建大幅度减少;五是大体量违建已明显减少;六是在2013年拆除226.8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14年又拆违137万平方米。在收获打违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广州、无锡、深圳等地纷纷向海口市“取经”。

  2014年以来,海口市打违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年活动三个目标,深入推进防违控违和查处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海口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使用违法建筑监控子系统,对违建的防控进行全程监控和全过程记录,使违建无处可藏。

着力“建”:构建违建防控机制

  2014年,海口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海口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办法》、《海口市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暂行办法》(即“两个办法”),海口市市政市容委贯彻“两个办法”,明确了各区各部门防违控违的红线和高压线。各区及城管部门分别制定了《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巡查日记》、《信息报送制度》、《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

  海口市各区、各部门切实建立了防控工作机制,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防控责任,形成新型网格化巡查发现机制。同时,实施网上监管,通过整个违法建筑防控和查处的各个环节,巡查、发现、报告、制止、查处等,以信息化手段,在违法建筑监控信息系统内完成。

  明确担负四级巡查报告工作单位的职能、职责,巡查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指定专人巡查工作情况录入违法建筑监控系统;建立了每月工作信息报市委、市政府、市纪检监察、督察部门制度,初步形成了市、区联动监察机制。目前,市职能部门、各区、镇已建立专门防控巡查队伍,明确了责任,形成了市、区两级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工作机制体系。

认真“巡”:督查督办新增违建

  2014年,海口市市政市容委与市“五大办”、市城管支队共同成立了5个违建巡查小组,对主城区内16条重点路段、20个重点片区和14个重点项目周边进行重点巡查,发现违建共395宗12.7万平方米,并在系统上督办违建836宗29.33万平方米。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建立了信息报送监管机制,每月一次月评会,向市、区各防控单位通报违建的防控情况;按“两个办法”的规定每月都从监控系统中汇总数据,将防控情况及时报市委、市政府、市纪检监察。各区和市属相关部门也分别制定了相关防控制度,积极与市市政市容委联系进行培训,努力构建防控和查处违法建筑机制体系,遏制新增违法建筑。

创新“试”:试点违建分类处置

  据介绍,违法建筑有8类(小产权房、自住私宅、世袭宗地、危房改建私宅、农村集体留用地用房、企业违建用房、学校违建用房、因城市改建项目抢建),而自建自用这类的违法建筑占很大比例。目前海口市存量的700多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中,自建自用的约有550万平方米,对这部分违法建筑的处置必须要多方考虑。因此出台《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明确规定对以获取补偿和非法牟利为目的而建设的违法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对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且存在消防、食品等安全隐患、非法经营的,坚决予以拆除;对村民满足居住需要和为保障生活来源且符合一户一宅原则的建筑予以暂缓拆除,既增强了打违控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顺应了群众改善民生的需求,做到“拆违不拆民心”。

  为确保分类处置工作顺利开展,海口市分别选取了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龙华区城西镇山高村、琼山区府城街道办甘蔗园社区、美兰区白龙街道办美舍社区为试点单位,于2013年12月底同时启动试点工作。市打违指挥部抽调公安、法院、司法、规划、国土、住建、法制等单位人员,成立分类处置督导机构,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督查指导,研究解决方案。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土地、分户的等问题,印发两个补充通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工作意见,有力推动了分类处置工作。2014年9月,试点工作结束,秀英区海秀镇儒益村465户房屋、龙华区城西镇山高村480户房屋、琼山区甘蔗园社区484宗建筑、美兰区白龙街道群上村583宗建筑全部作出分类处置工作意见公示。分类处置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目前分类处置工作已在全市全面铺开。

改革“用”:推进拆违后土地利用

  2013年9月开展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海口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35万平方米,由此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包含企业留用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等。为了有效防止违法建筑的反复和再生,海口市一方面加强对新增违法建筑的防控,一方面积极探索拆后土地利用新路子,给闲置土地找出路,特别探索对原有宅基地使用、危房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找出路,变“拆房”为“引导建房”。

  同时,利用开展分类处置的契机,组织编订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合理划定住宅建设区域,鼓励采用政府主导规划、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村民出地入股的模式,科学利用主城区内未征收的农村闲置土地、企业留用地、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既放大土地资源效应,又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目前美兰区新埠街道农坡经济社红木家家具广场试点项目A、B、C三栋三层建筑,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已开始动工建设;龙华区山高村、滨濂村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建设中;秀英区海秀镇和向荣路等的拆后土地利用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网上“管”:运行违建监控信息系统

  违法建筑监控信息系统自2013年11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系统建设和宣贯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市、区、镇街管理人员和城管执法人员进行了6批14次系统业务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近2400人次,确保系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运行。

  据介绍,该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违法建筑从发现到制止、查处和拆除进行系统化监控,市、区、镇街、村居和国土、规划、住建、消防、城管等各防控责任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联动防控,能实时掌握拆违的进展情况和违建存量情况,为制定打违计划、实行分类处置、建立防控长效机制、构建防违控违的高压线和红线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违法建筑监控子系统能对违建的防控进行全程监控和全过程记录,防控单位每天在系统上进行“零报告”。该系统能直观地掌握违建的分布情况和每个违建的结构、面积、属性、使用性质等基本属性,能对全市违建的成因及其规律进行数据分析。还能通过卫星影像对不同时期的建筑情况进行图斑比对,全面掌握新增违建情况,使违建无处可藏。

  此外,该系统和配套制度共同运行,为综合整治违法建筑、实行分类处置、建立防控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目前,该系统正与国土、规划、住建的审批系统进行对接,国土、住建、市政府12345热线投诉和数字城管巡查发现的违法建筑都已进入监控系统中。

坚决“拆”:严打顶风新建抢建加建

  2014年,海口市以继续保持打违的高压态势为目标,重点打击顶风新建抢建加建的违法建筑。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紧盯打击:一是重点项目区域、主要道路两侧、重点景观地带、基本农田上的违建;二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公共安全的违建;三是套取高额补偿的违建。

  截止目前,2014年,海口市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9.56万平方米,其中秀英区32.47万平方米、龙华区39.07万平方米、琼山区30.01万平方米、美兰区38万平方米、桂林洋347平方米,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0万平方米)。

依法“查”:严查群众投诉违建案件

  据介绍,海口市以民情、社意为重点,重视媒体曝光、群众举报投诉和部门移送各类违法建筑案件的查处工作。2014年,海口市市政市容委将市规划、住建部门、历史遗留办等转来的221宗(含琼山29宗)建筑市场案件,全部进行立案查处,开出了73份处罚决定书。市市政市容委还协调各区、各部门查处市政府、市纪委、市信访局、直播12345等转来的109宗违法建筑信访、投诉和媒体曝光案件,其中市政府38宗、已回办36宗,市纪委批转的41宗、已回办37宗,其他30宗,已回办24宗,未回办共13件。协助办理7宗市领导包案的信访积案。

  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体量大、严重影响安全和规划的,市市政市容委要求各区列入强拆计划,依法拆除,绝不手软;对以开发牟利为目的的,进行严惩惩罚,让其无利可图。

严格“问”:问责控违不力单位和人员

  为严肃工作纪律,有效遏制新增,海口市市政市容委于2014年8月、10月两次向市纪委提出问责建议,请求严格按照“两个办法”规定,对新增违建的“重灾区”和单体违法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启动问责。目前,市市政市容委与市纪委正在依照“两个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近期将对海口市2014年5-10月控违不力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实施问责。(记者 吉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