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发生了的, 都是最好的安排”
童年时期的物质匮乏令这个理想主义的射手座却具有一种极端务实主义,大学选了师范院校旅游专业,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歌唱比赛,很大程度也因为冠军能得到15000元的“巨额”奖金,“奖金用来买了电脑、交了学费,当时觉得这个挺好的,可以唱歌赚钱,改善家人生活。”似乎只要按部就班走下去,他会过上一种普通80后大学生的平凡生活。
或许从第一次登台表演《泥娃娃》开始,“歌手”两字对张杰而言,就成为一种充满魔力的召唤。和老乡张靓颖一样,他的音乐启蒙源于卡带和录音机,街头K厅记录着演唱生涯最初的辉煌。学校对面是一家音像店,初中时期的张杰常跑来这里,买下十块钱一盘的磁带,灌满自己唱的歌,西城男孩、后街男孩和张学友通常成为“专辑”主打。由于歌声达到与原唱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些“自制专辑”经常被同学们一抢而空。90年代中期,一种自带打分系统的KTV开始在小镇上流行,每次张杰来到街头卡拉OK厅,就会成为分数排行榜中的绝对王者。不止一次,K厅老板听完他演唱后悄悄问道,“你唱得这么好,打分那么高,应该是歌手吧?”而那时他只是个中学生。
直到拿下《型秀》总冠军,张杰才感觉离“歌手”近了一点。2004年,初入歌坛的他很快尝到走红滋味,好友张靓颖成为这一时期的见证者,“好像是在2005年《型秀》报名现场,他作为嘉宾出现,没看清本人,只见到一大群人在尖叫、奔跑,后来才有人说那是上届冠军张杰。”而两年多没有工作机会的事实与掀起极大风波的解约事件成为记忆中的创伤,张杰对此不欲多说,“那时心里很痛苦,我是喜欢唱歌的,我可以吃少一点、穿差一点,但是唱歌的机会不能少,所以产生了重新寻找机会的想法。”
后来发生的事再熟悉不过,《快男》带给张杰的不仅是空前成功的事业、12位哥们的兄弟情,还有一个家。我相信,一切发生了的,都是“最好的安排。”他无悔于自己的每一次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