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跟着群众走,一直走下去。”融水法庭庭长李丹联如是说。
融水法庭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大苗山区的融水镇,辖区面积约7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余人。近年来,融水法庭通过开展流动巡回审判,为山区百姓带去了暖心的司法服务。
一辆警车、一个国徽、一把卷尺、几把塑料凳子……近日,融水法庭的法官们又一次把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在永乐乡下覃村一户农家小院的柴垛前开庭审理了一起相邻土地排水纠纷。
2014年5月,被告杨某林在该县永乐乡下覃村开荒种植水果,平整土地后在坡地边开出了一条长约70多米、呈内“7”字形的水沟。由于春夏降雨较多,暴雨把周边的泥土顺水沟冲到了下方原告杨某玉的责任田,造成责任田内淤泥积留,影响耕种。6月,原告向永乐乡下覃村村民委员会申请调解失败,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把开挖的水沟回填,并清理冲入原告责任田里的泥土。
“这个距离是4.8米,请你们双方确认。”主审法官刘彦灵带着原、被告双方在现场丈量水沟的长度及被冲毁的田地的面积。
“今天,乡领导、村干部、司法所领导都在,我们就是希望你们原、被告都退让一步,好好地把事情解决。”刘彦林勘验完现场后组织双方开庭,永乐乡政府领导、司法所所长和下覃村村干部参加了庭审。
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成功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被告杨某林当场向原告杨某玉支付赔偿款775元。
融水法庭积极推行常态化的巡回审判,遵循“接地气”的工作思路,下乡覆盖率达60%。2010年至今,融水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1191件,审结1086件,年均结案率95%以上,调撤率连续多年超过70%。
“巡回办案,不单单只是审判,还要做好法治宣传和教育。”李丹联表示,在巡回庭审结束后,会针对现场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向当事人和旁听的群众分发融水法庭的便民联系卡,便民联系卡上有法庭的维权热线、维权QQ、维权邮箱和微博,可以方便群众随时通过各种方式咨询法律问题。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融水法庭摸索出了“巡回办案三法则”,即巡回办案要遵循“方便群众”“高效办案”“案结事了”三大原则,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乔晓莹 费文彬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