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香港商人在内地发生商事纠纷,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双方向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申请,选定香港籍调解人进行调解。近日,在位于前海的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庭,调解人运用香港的调解规则,经过7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案件终于达成和解协议。据悉,这是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首次调解并取得成功的案例。
港人起纠纷 选在前海调
本案申请人王生(化名)与被申请人张生(化名)均为香港商人,两人是多年的商业伙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前,张生向王生借款5000万元,用于投资内地房产。后来,张生出现经营困难,财务紧张。借款期限到期后,无法按期还款。王生多次催债,一直没有结果。
虽然双方发生债务纠纷,但双方更看重长期建立的生意伙伴关系和情谊。为保持这种难得的信任和情谊,双方决定,不将此纠纷诉诸法院,而是友好协商,向设在前海的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提出调解申请。
港案港人调 双方都放心
调解联盟秘书处受理了双方的申请。秘书处根据调解联盟《商事争议调解程序指引》,向双方介绍了联盟在粤港澳14家成员机构的资历与专业范围。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愿选择联盟成员中的任何调解机构。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作为纠纷的调解机构。根据双方的意愿,秘书处免费将调解案件转介至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立即受理本案,并在一周内在设在前海的国际仲裁庭安排调解会议。
《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调解规则》规定,允许当事人在《调解专家名册》之外选定境内外的专家作为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还允许调解员采用其认为合适的调解方式。王生和张生选择了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作为调解机构,但并没有选择《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调解专家名册》的调解员。双方共同商定,选择联盟成员、香港和解中心会长罗伟雄先生,担任本案独任调解员。毕竟都是香港人,都讲香港话,习惯和背景相同,沟通方便些。
与内地所采用的“评估式”调解方式不同,罗伟雄先生采取了香港人习惯的“促进式”调解方式。他通过“面对面”、“背对背”等多种调解技巧,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与解决方案。最终,经过7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调解+仲裁” 执行有保证
达成调解协议后,为了让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确保和解协议得以执行,双方决定,选择深圳国际仲裁院的“调解+仲裁”机制,将和解协议提交深圳国际仲裁院,申请根据和解协议内容作出裁决。
在选择仲裁员时,双方选定了来自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商事调解委员会的白涛先生。根据“调解+仲裁”机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双方当事人均可向境内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用担心仲裁的执行问题。
前海仲裁裁决可在150个国家强制执行
以往,在香港达成的和解文书,想要在内地法院得到承认和执行,较为困难。如今,有了调解联盟,可以发挥 “港式调解+内地仲裁”的促进作用,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介绍说,为发挥调解在前海多元化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中的作用,打造前海高端法律服务高地和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牵头创立了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开展跨境商事调解合作创新。通过设立在前海深圳国际仲裁院的调解联盟秘书处,为有意使用调解服务的当事人提供推荐和转介服务,将个案转交至加入调解联盟的调解机构处理。
刘晓春表示,本商事纠纷的成功解决,为包括香港商人在内的中外当事人,利用前海争议解决服务机制解决涉及境内外的商事纠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外当事人可以选择设立在前海的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进行调解,选择调解联盟成员中粤港澳三地的14家调解机构。当事人既可以选择调解机构名册中的调解员,也可选择名册外的境内外调解员。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深圳国际仲裁院的“调解+仲裁”机制,选择包括香港等境内外的仲裁员,对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作出裁决。裁决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包括中国在内的150个国家的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前海调解 接轨香港
纵观本案,本纠纷双方当事人,其选择的代理律师、调解员、仲裁员,均来自香港,只不过调解和仲裁地选择在了前海。港人港案港式调解,接轨香港,是本案成功解决的关键。
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是国家确定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在这里,允许先行先试,在法治建设方面借鉴包括香港在内的成功经验。本案的成功解决,为前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内外当事人,在前海投资、创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前海引入深圳国际仲裁院,支持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牵头成立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已经构建了一个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境内外商事纠纷的法治平台。包括香港当事人在内的中外当事人,可以便利地通过调解、仲裁机制,解决境内外商事纠纷。包括香港在内的律师、调解员、仲裁员等境内外专业人士,可以方便地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