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秀、叶兰珍、巫文清……两年多来,这批宾阳县中华镇“代理妈妈”的名字,已深深印入大家的脑海。在孩子眼中,她们是好妈妈;在村民眼中,她们是好帮手;在旁人眼中,她们是好榜样……
同样,“代理妈妈”的精神,已经走出乡镇、走进南宁、走向全国,在一场场“道德讲堂”上,她们的故事正被更多人知晓,她们的精神被更多人所钦佩和学习。
儿行千里想妈妈
“我好想念张妈妈!”自去年7月份跟随父母到广东读书后,11岁的赖震霆不时通过电话联络他曾经的代理妈妈“张妈妈”。
去年中秋节,张清秀接到远在广东读书的“儿子”赖震霆的报喜电话:他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学习有所进步,因此得到了老师授予的“进步奖”。赖震霆还说,他会永远铭记“张妈妈”带过他的一年多美好时光。“儿子”的这个电话,让张清秀非常欣慰。
赖震霆从小跟父母在镇上住,长大一点后又被外出打工的父母送回到村里跟老人住。环境的改变,使他变得沉默寡言,对外界较为抵触。张清秀作为赖震霆的结对帮扶对象,经常开导他,带他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并与他一起分享生活、学习中快乐的事。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张清秀带着赖震霆去南宁参加“童声圆梦”活动。在舞台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赖震霆道出张清秀对他的关心和照顾就像妈妈一样,并第一次称呼张清秀为“张妈妈”。从那以后,这个称呼就一直持续。有次,赖震霆问“张妈妈”穿多大的鞋子,他说他的父母在鞋厂工作,说要送双鞋子给“张妈妈”。
赖震霆的数学比较差,张清秀通过分析题型、开拓思维,积极引导他去思考,逐渐增加他对数学的兴趣,成绩有所提高了。这让赖震霆远在广东的父母很是欣慰。赖震霆的父亲赖献也感动地说,“张妈妈”给予孩子真诚的爱,使得孩子也真诚地对待这位“代理妈妈”。
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在留守儿童中,邓传耀和邓传翔俩兄弟非常顽皮。60多岁的奶奶施昭清一提起这两个孙子就头痛。而叶兰珍成为两兄弟的“代理妈妈”后,则根据这俩兄弟的性格特点,摸索出一套“治理”他们的办法——“对症下药,软硬兼施”。知道俩兄弟喜欢吃烤面包后,叶兰珍就自己掏钱买给他们吃,并教育他们要乖乖听话。当软的办法不行时,就来“硬”的,让他们也怕一下、收敛一下。还别说,这俩兄弟对叶兰珍都服服帖帖的,并亲切地将叶兰珍叫做“三婆”。
叶兰珍的随叫随到,让施奶奶感激不已。2013年的一个深夜,邓传耀突然发高烧,施奶奶想送他去医院,但背又背不动,自行车又不会骑,急得团团转。这时,她想起了叶兰珍,赶紧给叶兰珍打了个电话。接到电话,叶兰珍二话不说,立即骑着电动车从家里赶来,把邓传耀送到附近的医院。
去年,兄弟俩的妈妈吴秀玲从广东回来照顾孩子。吴秀玲说,叶兰珍确实帮了很多忙,但我们不好意思老是麻烦她。虽然如此,但每当两兄弟调皮不听话时,亲妈还得找“代理妈妈”来“治服”他们。
“代理妈妈”促和谐
兴隆村62岁的甘翠兰有3个孙子,她说,单靠爷爷和奶奶俩人带,还真难。幸好有巫文清这位“代理妈妈”帮忙。
甘翠兰的3个孙子平时喜欢去水渠游泳、爬树,两老怎么劝说都没用,但孩子们却愿意听巫文清的话。有了巫文清帮忙,甘翠兰两老轻松多了,有空还可以去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
近日,记者走进中华镇创建有留守儿童之家的村屯,看到很多妇女或忙着带小孩,或忙着清洁村屯卫生。“以前村里的妇女有空就打牌、聊天。而现在她们都忙着照看村里的留守儿童,使得邻里的关系更加和谐。”6老村民邓辉恒说。
邓辉恒告诉记者,这些“代理妈妈”不仅帮照顾小孩,还积极当村里的义工,热心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她们带头参与活动,绿化美化家园,使村屯的环境更美。
如今,“代理妈妈”的队伍不断壮大,就连25岁的村民邓家航也加入到这个行列,成为最年轻的“代理妈妈”。
学习“好妈妈”精神
自2012年5月宾阳县中华镇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经两年多的发展,“代理妈妈”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人,最多时曾达到113人,先后呵护100多名留守儿童。
“代理妈妈”无私奉献的大爱,也让她们获得“中国好人”“你那是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宾阳县文明办主任冼灿荣表示,全县通过开设“道德讲堂”“代理妈妈”巡演巡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等模式,在全县掀起学习道德模范、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去年11月29日,张清秀等几位“代理妈妈”走进宾阳县地税局的“道德讲堂”讲述她们的故事,现场座无虚席,“‘代理妈妈’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宾阳县地税局李敏睿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感染着广大干部职工,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
中华镇党政办主任凌展也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代理妈妈”,留守儿童将会欠缺一份儿时的母爱,甚至落下心理疾病。他希望“代理妈妈”制度能够进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对空巢老人也能有相应的照顾机制。
(记者 冼 敏 谭 唐 通讯员 蒙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