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端砚 三十年遗憾

作者:李智勇 来源:新华书画
2015-01-08 09:47:47

  收藏古董以文房用具为最热门,不但文化品位高增值空间大,最重要的是这些宝贝许多是经过历史文化名人之手,其意义更加深远。而文房用具中又以石砚的收藏更有韵味及内涵。

  据说唐天宝年间在长安的一次科举考试期间,忽然气温骤降,滴水成冰,考场内所有考生的墨砚都无法正常磨墨,只有来自广东的考生完成了试卷并中得状元。原来他在发现冻墨现象后,马上把砚放在嘴边吹,嘴里呼出的热气在砚上结成了细密的小水珠,迅速磨墨添笔完成文章。而这块砚台正是来自广东肇庆市郊斧柯山端溪沿岸,由于唐宋时期此地称为端州,所以这砚便叫端砚。有了这一段“传奇”,端砚从此成为四大名砚之首,唐宋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藏家喜爱端砚,主要是因为其质地坚硬光润,容易发墨,磨出来的墨色光亮艳丽,用于绘画易分浓淡、多层次,用于书法流畅不滞笔。好端砚之中又以唐代开采的砚坑为上品,称之为老坑或水坑;稍微差一点儿的有麻子坑、坑仔崖;其次有宋代开采的宋坑、梅花坑等。明末清初开始在品位高的端砚上配黄花梨、紫檀、酸枝等硬木材料作盒盖,通称红木盒盖。高级的砚盒盖都是用整红木挖成而不是采用红木拼接。顶级的端砚还在整红木挖成的砚盒上再嵌银丝图案和文字诗词,既高雅庄重又富丽堂皇。

  历史上收藏端砚、玩端砚的文人不计其数。我曾经经手鉴定过的老端砚有数千方,见过有名人题跋的不过百余方,而真正能称为极品又有名人题跋的端砚也不过十余方。其中有酸枝、黄花梨嵌银丝的老坑端砚不过四五方。说实话,见过这些珍稀端砚后,其他的端砚就看不上眼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见过一方清代中期黄花梨盒盖嵌银丝的书卷形的端砚。此砚约为五寸宽,八寸长,厚约一寸,浅浮雕刻云龙戏珠纹,火珠为由浅灰到深褐色的石眼。砚带深紫红色,有火萘、青花、焦叶白及金线,石质细腻如婴儿肌肤,属端砚上品的老坑系列。砚的盒盖是用整块酸枝木料挖成,盖面上用银丝嵌了粗细两层回文装饰,中间用双钩法嵌有“老洞”两字,下面是用银丝嵌的小篆体七言绝句,美中不足的是砚身没有铭文。

  也是在那段时期,六位来自慈利江垭的农村老乡,抱着一方砚台坐了两天汽车来到长沙找到文物鉴定部门。这是一方由清乾隆年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铭文的,外面是黄花梨盒盖嵌银丝题字的老坑端砚,是我至今所见最好的端砚。深红色的黄花梨盒盖像绸缎一样光滑,上有嵌银丝篆“有隣砚斋”,字体稳重而高雅,一点瑕疵都没有。砚呈紫红色,素面,无其他雕工,光洁而稳重,古朴而细润,砚身比一般的砚要厚,约二寸多高。这类大小的砚属于随身把玩之物,讲究的就是精巧。其底部刻了二百余字工整的小行书体诗句,落款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翁方纲,还有两方极小的方形印章。不论是书写还是刻工都极为精细。

  翁方纲是北京人,曾三任广东学政等职,在广东当官十余年。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书法好,又是当时著名的古董字画鉴赏大名家,对砚有特别的喜好与研究,“有隣砚斋”是他藏砚的斋号。我知道翁方纲收藏的端砚都是档次极高的,眼前的这方带铭文黄花梨盒盖嵌银丝文字的端砚更是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