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禁止私家车“接单”参与经营

来源:新京报
2015-01-09 15:14:00

  2 正规出租车公司能否多样化经营?

  专家称现有出租车服务单一,应发展高、中、低档车辆,满足商务用车需求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专车”利用私家车运营于目前的相关法律以及管理规定来看,属于非法运营,也就是“黑车”。但出租车服务单一、陈旧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出行需求,她建议,出租车也应该区别高、中、低档的车辆,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普通以及商务用车的需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透露,从去年开始,“专车”的介入已经对出租车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影响不明显,但“专车”与出租车之间的界限不以政策法规划清,影响将会持续。“现在开会,有些司机抱怨,也听说有一些司机不干正规出租,买了个车干‘黑车’去了。”他说。

  作为出租车运营企业的负责人,他对“专车”并不排斥,反而认为,由于手机软件的介入,使商务用车和预约用车结合在一起,方便了乘客,应该鼓励。“其实北京出租车市场一直存在商务用车,长久以来的模式是在酒店门口趴活,或者长期包车。”但这部分量非常少。这几年,出行方式在改变,这块的需求量也在猛增,而商务用车的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

  不论是出租车公司还是租车公司,都需要许可的,这是制约数量发展的最大问题。这位负责人说,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滋生出“专车”等类型的用车。

  其实,正规出租车公司可以为乘客提供多样化的租车服务,购买不同档次的车辆。“上世纪90年代,其实北京有5、3、2的要求,就是说50%低档车、30%中档车、20%高档车,租价也不一样,但后来取消了。目前就几家出租车公司可以有高档车,为‘两会’等会务用车准备。”

  他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大家的需求,主动研究市场,提出解决方案,他建议可以放开商务用车这种服务的限制,允许其他出租车公司进入商务用车市场,并放开商务用车定价。

  ■ 讲述

  “专车”司机:最怕“降星”影响接单量

  来京十余年的张师傅以前是一家公司的司机,熟悉北京路况,2014年6月份成为“专车”司机。“我是以劳务公司人员身份驾驶专车,所驾驶车辆属汽车租赁公司。”张师傅说。

  据他介绍,他一个月能挣7000元,“最大的成本是公司要从每单业务中抽取20%的费用,其余成本还有保养费、油费等,但现在挣的是原来的一倍。”

  他认为,他驾驶的“专车”和“黑车”有区别。“我们都经过培训和考核,车辆、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信息均在公司有备案。在服务上,专车提供饮用水、纸巾,接单后,乘客会收到车辆信息、司机电话等信息,这都和‘黑车’有别。”张师傅说。

  在从事半年多的专车服务中,张师傅最担心的是接客人迟到:“迟到的话,乘客可能会投诉。”如果被客人投诉,系统会降低对他的评分星级,轻则会在某段时间降低订单呼叫频率,重则手机会被“静默”一天。

  张师傅认为,北京出租车市场缺口较大,“希望政府能够为我们组织一个统一管理的公司,既打消公众疑虑,也让我们安安心心地挣钱。”(记者 郭超 贾世煜 侯润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