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李培洋
我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来自我所受的中学教育……调皮捣蛋,不谙世事;学习成绩不突出,只求及格回家不挨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按当时的“标准”,我真是个不讨喜的学生。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仍以极大的耐心和宽容悉心呵护,为我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李小文2013年撰文忆树德协进中学读书时光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校长助理张勇,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李小文的情景。那是去年9月29日午后,他衬衣外套着一件背心,光脚穿一双布鞋,笑容灿烂,看到张勇,立刻伸出手,“您好!您好!”但几句普通话后,李小文就说:“还是说家乡话吧!”
张勇未曾料想,这是他与李小文最后一次见面。
2015年1月10日13时05分,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在成都十年求学岁月,“布鞋院士”李小文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课”,烙下了深深的成都印记,也让他深深眷恋着家乡成都。他的夫人吴老师说,他“本来计划两、三个星期后再来成都的”,这个计划,永远无法成行……
在蓉求学10年 他曾是不讨喜的学生
生于四川自贡的李小文,小学时便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成都。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学校里的银杏黄了又绿,10年求学,李小文的青少年时代在此度过。这位“布鞋院士”也在成都上完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课”。
“个头不高,人很瘦,活跃得很哦。”87岁的杨朝瑞口中,少年李小文的形象跳脱而出。李小文初中班主任、语文老师杨朝瑞用“小调皮”来形容自己的学生。1957年,李小文进入原成都市第28中学(现成都树德协进中学)。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只要他明白了,就不想再听,“原来桌子高,他人小,听懂了埋着头开始做自己的事。老师在上面只能看着他的后脑勺,根本看不到正脸。”思维跳跃的他,常常让高中物理老师谢世玺哭笑不得。“经常接话,还提些怪问题刁难我。”但谢世玺相信,“他思维活跃、聪明,很多知识一学就会。等他懂事,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老师给予的关爱和包容,影响了李小文的一生。2013年,树德协进中学百年校庆,李小文以《教兼慈严》为题撰写了一篇1243字的文章,回忆自己在树德协进中学的年少时光。“我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来自我所受的中学教育……调皮捣蛋,不谙世事;学习成绩不突出,只求及格回家不挨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按当时的‘标准’,我真是个不讨喜的学生。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仍以极大的耐心和宽容悉心呵护,为我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他饱含深情地写道:“母校留给我的是大量温馨的回忆,而不是压力和恐惧。母校的老师们以‘教兼慈严’为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
而将自己比作武侠小说中的“黄老邪”,早在李小文少年时期便埋下了伏笔。“生活自由散漫,有时衣冠不整。”杨朝瑞有些“恨铁不成钢”,“袜子上有个洞也不管,继续穿。从小就向往武侠小说中的‘黄老邪’。”李小文求学时代的向往,一直未曾改变,他常常在自己的博客中以“黄老邪”自称。
多年后,从成都走出去的李小文,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开创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成为了中科院院士,也因为他的不羁,被网友拍下,“布鞋院士”一夜爆红。“黄老邪”李小文,也被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津津乐道。
但是,成都味道一直留存在李小文的记忆中。去年9月29日,李小文受邀回到树德协进中学,参加学生交流会。会后,张勇同李小文共进晚餐。桌上的渍胡豆、回锅肉、蚂蚁上树等成都味让李小文吃得很尽兴。他对渍胡豆更是赞不绝口,“好吃,和我小时候吃得味道差不多。”那晚,李小文喝了一瓶2两装的二锅头。他笑着告诉张勇,“之前媒体都夸大了,我哪有每天喝一斤二锅头,最多三两、四两。”
曾给晚报记者回邮件 言语流露乡情
10年求学生活,让李小文深深地眷恋着成都。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的他“公私兼济”,常会抽时间回家乡。2004年,他回母校筹建了电子科技大学地表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还在2012年担任了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首任院长。
去年9月,李小文最后一次回成都,受邀做客“成电讲坛”,分享他的大学梦和对大学生活的思考。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李小文赶到电子科技大学,晚上6点半,他提前1小时来到讲座现场,
有4位同学已经守在休息室门外想要跟他合影。他知道后立即答应:‘没问题,让同学们进来吧。’”
对母校学生的提问,李小文也来者不拒。他说,“看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只要学生有长处,想学习,我能帮的就帮帮忙”。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大三学生吕同学就曾得到过李小文的帮助。此前,李小文到电子科技大学讲学时,吕同学正在准备一场辩论赛,题目是“关于院士终身制”。他“冒昧”地发了一封邮件给李小文请教,没想到很快得到了李小文的回复,“小文院士人特别真实,很平易近人。”
为人低调谦虚,对学术严谨,李小文从不显山露水,他“隐居”在幕后,醉心于学术研究。但去年4月,因为一张衣着朴素,脚穿布鞋给学生作报告的照片,一向低调的他被网友比作《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迅速走红网络,一时间,媒体采访蜂拥而至。当时,成都晚报记者通过其助手联系上了李小文,去年4月22日上午9时,邮箱里突然收到了他的回复,“小胡编辑,您好!收到您的信函,谢谢您的关注!本来嘛,来自家乡的报纸要求采访,我说两句也是应该的。但我最近身体不好,那天去科学院大学与学生闲谈,网上反映较大,医生禁止我进一步卷入此事。还请见谅!希望保持联系,今后有事请多关照!顺颂编安!”言语间透着谦逊和乡情。后来记者了解到,让他爆红网络的布鞋,是他在成都出差时买的打折货。
李小文的夫人吴老师也是成都人。去年7月9日,他与夫人前往四川理工学院,受聘为四川理工学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首席专家。四川理工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康珺对李小文夫妇的印象特别深刻。那几天天气闷热,李小文容易出汗,夫人吴老师见后,连忙摸出纸巾为他擦拭,“他们两人特别有默契,吴老师除了照顾小文院士外,还像他的助手。”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拨通了吴老师的电话。接到家乡的来电,电话里,吴老师语气温和,“谢谢,谢谢你们的关心。”她说,1月9日,李小文在家晕倒后送医,“进医院时是清醒的,开始是吐血,然后就昏迷,基本就没有说话了。”李小文曾拟下一份“尊严死”的生前预嘱,“到没有自主意识时,不要做一些抢救。”李小文曾说,此生还要做两件事,完成这两件事就无憾了。“其中一件是院士咨询项目,还有就是编一本教材,这两件事都是他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对于李小文对成都的情缘,吴老师回答得肯定,“肯定很有感情。” 图片由树德协进中学张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