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者恒大’的背景之下,小房企求规模的方式是做小而美非大而全。有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
规模扩张成第三阵营房企共识
戴德梁行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助理董事林珂在2014年第四季度广州房地产市场分析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各地楼市2014年普遍回暖,但这并不意味着楼市发生了逆转,预计2015年中国楼市调整将走向常态。在这背景之下房企今年将面临行业洗牌的态势,地产寡头格局逐渐显现,不少开发商将面临转行或消失的选择。”
如果说,行业调整,给财力雄厚的大型房企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那么,对于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第三阵营房企来说,这波行业调整潮,更像是一场逆流中力不从心的搏击,稍不小心,不进则退。
但船大才能抗风浪,越是在逆流里,越要求规模,只有快速成长起来,才不会在大鱼吃小鱼的商战里,成为被吞并的一方。这一点,对同处于第三阵营的越秀、奥园、合景等房企来说,已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
以越秀地产为例,其于1月13日发布年度业绩显示,2014年,越秀地产累计合同销售额达220.14亿元,这意味着这家拥有31年历史的老牌粤派房企顺利完成2014年度销售目标220亿元。
而在此之前,越秀地产2013年的业绩仅为145亿。在2014年发布半年报之际,《财富》(中文版)2014年中国500强排行榜显示,越秀地产以营业收入142.09亿,利润28.8亿的成绩,名列第335位。与去年相比,实现124位的大跨步前进。
如此大步的跨进,放在越秀地产身上,并不太出人意料。早在2014年3月,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就公开表示,2014年,越秀地产一方面保持适度的规模扩张,增强实力,不辜负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扩张的进程中,有注重张弛有度和能力提升的,如越秀;也有找准定位,深耕某个区域的,如奥园。
2013年开始,奥园地产宣布进入发展快车道,锁定“商住双线发展产品”的策略,深化项目标准化开发模式与多渠道营销模式,业绩持续稳健发展。此外,奥园近期还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华夏保险为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强化了现金流,有助合理控制负债比率。其于今年1月8日宣布,2014年全年累计实现未经审核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22.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34.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约22%和25%;
规模扩张,对于以品质起家的合景泰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希望2015年能够过300亿。”在合景泰富董事局主席孔健岷的设想中,未来几年合景会向量的方面发展。
与大型房企相比,合景泰富的规模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其高利润,却一直为业界所望尘莫及。截至2014年6月底,合景泰富的净利润率为24.7%,毛利约19.4亿元,较2013年同期上升16.4%,毛利率录得35.7%,与去年同期的35.9%基本持平。
在去年土地市场热度下降的情况下,合景泰富集中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积极寻求优质地块,并通过多渠道的购地方式,以较低的溢价率从公开市场购得北京通州I和II、南宁五象新区天峻的数幅地块,截止2014年6月,集团持有土地合计总建筑面积约1070万平方米。
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在走得快与走得稳之间,越秀、奥园、合景泰富都找到了平衡点。然而,对于一些奉行快速扩张战略的房企来说,却并非如此。
光耀地产便是一个例子。自2014年5月起,多家媒体曝光深圳光耀地产在惠州市的多个楼盘延期交付,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
而在此之前,这家发家于惠州的房企,曾在短短几年内涉足深圳、东莞、佛山、湛江、汕尾、上海、杭州、北京、天津、临沂、威海等城市,除此之外,还将触角伸到了海外,扩张速度令业界惊叹。
面对媒体采访,光耀集团董事长郭耀名坦承:“扩张时机欠佳,速度太快,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加上政策变化,运气不好,当然也有操作层的失误,导致了一些问题。”
走得快与走得稳之间的平衡术
同样是规模扩张,实力差距不大的第三阵营房企,为何表现如此迥异?白银时代,第三阵营房企在走得快与走得稳之间,该如何平衡?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当下房企分化涉及到比较多的方面,比如说融资渠道、市场环境、拿地情况等。现在的情况是几乎是大企业才有竞争优势,融资利率低;中小房企拿地优势不明显,面临的市场困境是融资困难,因为银行在贷款方面较为支持大企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形成一种马太效应。这种状况下,小企业为求生存可投靠大企业,可以以联营的形式拿地或者开发项目,一个出地一个出钱。”
而对于一线城市土地难求,房企是否可转战三四线城市拓规模时,韩世同则表示在市场上是否占优势,关键还得看开发出来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需求。如果项目开发量大,当地人买不起,外地人又不来,还是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他表示,在当今楼市背景之下,小房企求规模较为困难,能生存已经是很好的局面,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淘汰弱者是必然的。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则认为,在“大者恒大”的背景之下,小房企求规模的方式是做小而美非大而全。有自己的特色,做出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其续指,现在小房企在公开拍卖住宅用地上很难与大房企竞争,但是如果有自己的风格,如做绿色建筑,或者在养老地产或旅游地产有一技之长,那么在与政府谈判的时候也更有话语权。
张宏伟预计2015年小房企资金面仍然较为紧张,短期内也不会因为当前降息、政策面“救市”而改变。对于2015年的小房企来讲,仍然面临如何“活下去”的问题,极有可能还会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市场风险。(新华房产调查记者 丁如君 李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