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传统村庄的变迁

作者:刘鸿欣 来源:新华网
2015-01-19 09:28:15

  从一个落后的、全国有名的贫困村转变为拥有国家级企业孵化器的创意产业园,天津凌奥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这期间,园区必然经历着产业定位的调整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但无论怎样,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的大型体量在津城的创意园区中实属“另类”。尤让业内外颇为好奇的是——作为一个隶属于村镇管理背景下的产业园区又是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才能成长至今。诞生于上世纪“乡村生活圈”的新生事物,它的衍生又能为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细微变化。为此,新华网记者深入园区进行调查。

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传统村庄的变迁

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与创意产业的“不解缘”

  10年前,这里还是人们眼中的棚户区,脏乱差是周边村民对凌庄子村过往的共同印象。“由于村办集体经济的经营不善,被征收了土地的凌庄子村民在生活上没有了保障,而这个村子的生活状况一时间曾经让西青区乃至整个天津市有关领导都十分头疼,周边的环境气氛都特别紧张。”一位从出生到现在长久居住于此的凌庄子村民向记者说到。

  “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当时也很苦恼 ”,天津凌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光勋说,“园区起初的定位并不是立足文化创意产业而是准备开发建设轻工电子领域。在此过程中,市经委给凌奥园区颁发的是都市工业园区的牌匾。但从体量和专业度来看,发展工业类与技术类园区凌奥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这也让我不得不另谋出路。”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赵光勋把投资的眼光集中在了当时并不十分普及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意图开始建造天津的第一家创意产业园区。但什么才是创意产业园、园子怎么样经营,这些问题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下实属“新潮”。

  “从2006年园区建成开始招商,直到2007年底才进驻了30多家企业。最开始的时候特别困难,我们第一批进驻的企业基本都是年轻人,从事的也都是设计、科技研发、新媒体、动漫影视、广告这样的‘朝阳产业’。”赵光勋说。

  入园门槛并非“一刀切”

  转眼间,距离园区开张纳客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园区如今的入驻企业数量也由当初的30家扩展到了300余家。同样,在记者走访园区的过程中发现,项目整体分三期建设而成。除了有一些涉及文化创意的企业外,还有部分涉及餐饮、娱乐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已入驻。

  但问题在于——近年来,产业园区招商乱象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园区负责人向记者所述:“有些园子的招商负责人为了个人业绩 ,不经严格审查和调研,盲目的贪多求快,让部分与初期产业定位根本不符的企业也盲目入园。部分地区更是因为起点低、起步晚、产业基础差,为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头脑发热、缺乏远见而最终吃亏的是其中的每一方。”

  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凌奥创意产业园区又是否也会走上这条外人眼中的“不归路”。

  对此,赵光勋向记者坦言——在2014年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来访园区时,他也曾亲自向对方讨教如何将凌奥园区的产业业态布局能够划分的更加清晰,得到的答复是:“创意产业是需要大量人气聚集的行业,这样能够产生行业集聚效应与竞争关系。表面看似非同行业的企业安排在此生存扎根是为了产生一定规模的上下游链条,形成自身内部的良性周转。在这一点上,两者并非冲突。”

  “我们要在园区招商时进入驻企业类型的比例调控,把握住大方向不跑偏,而其他的相关配套还是要适量引进。这样从长远角度看园区发展才能持久。”赵光勋说。

  “凌奥模板”难复制

  在探园当天记者了解到:园区位于天津市奥运水滴体育馆南侧600米,地处天津市的西南板块。由于该板块在津城整体规划中起步较早,所以周边已开通的公交线路和尚处规划中的地铁线路也较为完备,具备便捷的出行条件。

  根据园区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已经入驻园区的近300家企业中,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在招聘时面对的首选对象为凌庄子村当地村民,从而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周边旅店、饭管等生活配套设施也为众多人口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中午时分,记者在附近一家饭馆吃饭恰巧与老板张师傅闲聊,他说到:“自己打小就是在凌庄子住,中学毕业后开始在家务农。因为全家都没有什么文化,原来大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几千块钱,几年前也有想要外出的想法。但近几年庄子附近有个园区建设起来,虽然不太清楚是干什么的,但人流量明显多了,自己就琢磨着还不如开个饭馆赚点钱,现在看来情况还不错。”

  纵观凌奥创意产业园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业内外学者的观点却不尽相同。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园区建设的基础抓根于一个村庄,人员密度、土地供给等客观因素让这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加之作为津城第一家创意产业园区的时代机遇让“凌奥模板”很难再次复制。

  对此,赵光勋表示:“与国字号园区相比,我们园区的厂房需自行建造、盈亏完全自行担负并将后期公示,对每一名村民进行交代,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压力就会大一些。但也许正是如此,园区就会更加注重软硬件服务来吸引企业入园后就能够长期留下,以此增加相关的粘合度。而涉及今后的改造升级与产业优化,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索与总结。”(新华网产业园区频道产经记者 刘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