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月20日起,重庆主城区开展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专项工作,对在城市道路上堆放设备进行烟熏腊肉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而此前,四川达州环保局有官员将当地“持续不散的雾霾”归咎于熏制腊肉,该市还对腊肉工厂开展“突袭和强行关闭”。
美味难洗白熏腊肉的“污染基因”
烟熏腊肉等不只会形成特殊的烟雾,还会与其他污染叠加在一起,形成污染“共振”。
重庆环保局下“禁熏令”,依据是:它通过对近期主城区PM2.5来源解析,生活污染在PM2.5中占比由10%上升为16%,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及数千口“柴火鸡”土灶燃用柴火等高污染燃料是主要污染来源之一。虽然烟熏腊肉、“柴火鸡”等形成的PM2.5在生活污染中比例不能简单通过加减法就认定为6%,但它对PM2.5的贡献确实存在。
实质上,烟熏腊肉等造成的污染因素,不只会形成特殊的烟雾,还在于它会与其他污染叠加在一起,形成污染“共振”。
烟熏腊肉、“柴火鸡”等与餐饮业的油污排放有共性,即形成油烟。油烟由油气、油滴和油雾组成,其主要来源有三种:由油脂及脂质的热氧化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上述反应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二次反应物等。当油烟的温度较高时,可形成大量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及致癌物,由于这些物质脂溶性高,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对机体具有呼吸道毒性、肺脏毒性、免疫毒性、致癌致突变性。烟熏腊肉等制作中产生的某些刺激性气味,随油烟一起排放到空气中也对人体健康有害,并造成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烟熏腊肉、“柴火鸡”制作产生的PM2.5能与其他多种因素产生叠加。一是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尽管各个城市形成雾霾的污染物的比例不尽相同,但大体相当,如重庆2014年主城PM2.5中,交通污染占30%,扬尘占26%,生活污染占12%。虽然生活污染排在最末位,但如果能减少烟熏腊肉等制作产生的PM2.5,无疑能减少PM2.5总量。
再者,烟熏腊肉等与餐饮业的污染也存在历史叠加。有人提出,为何中国人吃了多少年的烟熏腊肉、“柴火鸡”等都没问题,现在却要禁止或设限呢?其实,这里面有个历史叠加问题。过去没有汽车、石化燃料和各种工业企业,而今天这些污染要素凑到了一起,加重了污染。这里面,季节与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冬季人们增加了取暖使用能源,尤其是煤炭;加上城市中高楼大厦的增多,使得大气气流(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容易让低空中的水汽和颗粒物不易扩散,如果这时还在主城区有烟熏腊肉、“柴火鸡”等污染物叠加,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当然,重庆在主城区禁止烟熏腊肉、“柴火鸡”等,终属权宜之计。毕竟,对民众早就形成的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禁止,而应当疏导,如找寻替代方案。比如说,用清洁能源制作腊肉,或者在郊区、农村地区可以制作腊肉等,这或是眼下最好的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