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在召唤

作者:许博渊 来源:新华网
2015-01-26 11:49:04

  许博渊

  近日在一张文摘报上读到1月10日林白先生发表在《文汇报》上的《西北偏北之星空》一文,不觉心头涌起一阵激动。

  文章说的是作者一行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看星星的经历。他们雇了一辆车,在黑夜里远远地离开城镇和居民点,到沙漠深处看星星,惊叹天上的星星“难以想象的多,难以想象的亮”,“在宇宙深处奔涌,”“令人晕眩”。

  但我之所以兴奋,不是因为天上的星星,而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同胞们也开始产生躲开繁华和喧嚣,去拥抱大自然的情怀了。

  “吾老矣”,只得无奈地“隐于市”了。大都会的灯光搅乱了我的生物钟。我常常一觉醒来,看到窗外已经很亮了,于是披衣起床,一看墙上的表,才半夜,只得又躺下。有几次,我掀开窗帘向外张望,只见远远近近到处亮着大灯,透过雾霾,将楼宇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天上见不到一个星星。

  我因此常常回想十多年前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居住的情景。那个城市其实只是一个大村落,树木比房屋多,而且灯光昏暗,见之徒添睡意。

  我刚去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参加了一个活动,回家时居然迷了路,开着车在黑咕隆咚的丛林里转了好几圈才找到回家的路。回家以后,我无意间仰头一看,惊得几乎叫出声来,那满天繁星,大大小小,密密匝匝,一齐向我眨着神秘兮兮的眼睛。

  悉尼是他们的第一大城市,情形稍有不同。悉尼有居民在报上发表文章,抱怨夜里灯光太亮,影响了他们的睡眠,也影响了他们看星星。我当时读了有些感慨,他们已经过了两眼紧盯着钞票的阶段,到了有闲情逸致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阶段了,比如观鸟,比如看星星。

  “不夜城”的观念其实早已过时,许多大都会都严格控制灯的数量和亮度,来维持城市夜间尽可能的暗和静。在堪培拉,如果路灯离民居太近,就必定有一个直立的灯罩挡住射向民居的光束。

  我们现在总体上还停留在“不夜城”的观念里,似乎灯越多,越亮,就越富庶,越气派。遇到节日,更是“火树银花”,不少地方还会搞什么“灯光秀”。

  世纪之初,一次我去香港开会的时候曾顺道参观澳门和珠海。在珠海,当地人自豪地告诉我,改革开放之前,对面的澳门灯火辉煌,这边黑灯瞎火,现在倒过来了。我心里想,澳门不亮那么多灯一定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一种进步,一种时尚。

  人是大自然之子,回到自然的怀抱只在迟早之间。我国古人早就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即人,人即天”。中医理论更是把人体与环境看作一个统一体。西方是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才说出“人与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这样的话。

  人类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会产生脱离自然,甚至高居于自然的倾向,但不能持久,最终还是会回到正道上来。天上的星星在召唤。林白先生的文章可能会成为一个标志,标志着我们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天上的星星在召唤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