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5年01月26日 08:44:45北京青年报
日前,欧元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突然启动。欧洲央行将在今年3月到明年9月底之间购买公债,新的QE计划将每月向经济体注入600亿欧元,总注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欧元。欧洲央行此举有人谐称之为“放水”。1月23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跌破7,创13年新低。欧元“放水”,国内出口欧盟企业一片哗然,后果到底怎样呢?
狂印钞票等于饮鸩止渴
1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数额逾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引发全球关注。实事求是地说,各界对欧洲央行出台量化宽松计划早有预期,只是没猜到其规模如此巨大。一直以来,欧洲央行有着自己信奉的“金科玉律”——为维持价格稳定并刺激经济增长,将通胀率2%定为“警戒线”,将通胀率低于1%定为“危险区”。然而,今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已连续多月处于历史低位,2014年12月欧元区的通胀率初值为负0.2%,陷入技术性通缩。
更重要的是,虽然欧元区2014年经济表现略好于前年,从0.8%增加到1.2%左右,但经济潜在风险较大。欧洲央行想通过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让更多资金注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活力,提高就业率。因此,欧洲央行为了履行自己的“使命”,大规模出手是在情理之中。
量化宽松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欧元大幅贬值。而且,市场预计,欧元汇率将继续走低。
面对欧元汇率大跌,赴欧“扫货”、“海淘”的呼声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有些人甚至担心欧元能否挺得住。其实,此种担心倒是大可不必,尽管眼下已突破欧元创立时欧洲人制定的理想汇率——1欧元兑1.18美元。从历史上看,欧元刚新鲜出炉时,美国一再打压,让美元兑欧元汇率人为压低到1欧元兑0.8美元的低位。后来,欧元慢慢反弹。记得笔者2002年到意大利出差时买过一双标价102欧元的皮鞋,恰好一张100美元大钞(1美元兑1.02欧元),印象特深。再往后,欧元上涨到让欧洲人自己都叫苦不迭。2008年最高点曾涨到1欧元兑1.6美元左右,比最低点翻了一倍多。
欧洲内部对量化宽松大都持谨慎欢迎态度,但争议声依然不断。
首先,在刺激经济和提升通胀率方面依然作用有限。摩根士丹利的模型测算结果显示,欧元区每一万亿欧元购债规模只能拉动经济和通胀上涨约0.4个百分点。法国兴业银行当日发布报告称,欧元区需要2万亿至3万亿欧元规模的量化宽松,才能使通胀恢复至目标水平。 其次,量化宽松释放出来的资金能否注入实体经济,有待观察。德国联盟党议会党团金融委员会主席汉斯·米歇尔巴赫认为,欧洲央行不透明的风险政策其实对实体经济毫无效果。
全球化时代,欧元区巨大的经济体量决定着,欧版量化宽松给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在欧洲央行决定公布几小时后,丹麦央行宣布降息,以缓解丹麦克朗的上行压力。在此之前,瑞士央行闻风“变脸”,宣布瑞郎与欧元“脱钩”。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以及油价持续低迷,降息越来越成为一些经济体考虑的选项。
应当看到,欧洲央行“放水”的确是治标不治本,欧洲经济实现根本好转的关键还在于改革。当前,欧洲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经济不景气;二是一些国家债务率居高不下,寅吃卯粮现象严重;三是一些国家失业率高企,希腊、西班牙等一些国家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50%。
从某种角度看,欧洲央行“狂印钞票”等于饮鸩止渴,是还没到危急关头就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这减弱了一些重债务国实施必要改革的压力。难怪,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沃斯论坛上就再次呼吁,欧洲必须努力进行结构性改革,欧洲各国领导人应整顿本国财政。(向肠河)
欧元贬值促推国内企业开启多元出口
欧洲央行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俗来讲,就是欧洲央行增印欧元,以试图尽快摆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爆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造成的经济萎靡之局面。
尽管这一政策能否一举扭转欧元区经济颓势需要两说,但置于欧元区之局部利益视角,尤其是考虑到西方经济体对货币政策的迷恋和依赖程度,欧洲央行的上述举动虽未必能称心如意,但从情理上讲却也是无可厚非的。
由于欧元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参照货币,对欧出口又是中国外贸的第一大板块。因此,欧元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兑欧元直接和间接升值。一旦欧元贬值,中国国内数十万家对欧出口企业,都将不同程度面临被迫压缩对欧出口之痛苦选择。
眼下,中国对欧出口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出口产品以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大路货”为主。虽然,在欧元贬值情形下,中国一些大型对欧出口企业因产品档次较高尚能扛一阵子,但是,大量中小企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熬,而中小出口企业又恰恰是中国吸纳就业的“第一主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此轮欧元贬值并非始于日前欧洲央行宣布欧元“放水”,而是起于去年5月9日,在短短八个多月时间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一路单边下滑,总跌幅已逼近19%。这说明,中国对欧出口企业被迫经受欧元贬值之煎熬,几乎已将原就不高的利润“榨”得所剩无几了。如果欧元继续贬值,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将进一步压缩甚至出现亏损。
由于外贸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地位在现阶段无法取代,鉴于未来数月的欧元走势及中国对欧贸易的实际成交量走势,我们当然不能排除国家选择适当时机、采取适当力度,动用税收政策对这些中小企业施以援手。但无论如何,被动求援绝不是中小企业的上上之策。
企业和人一样都有惰性。企业做生意,都喜欢与熟悉的生意伙伴做,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大愿意主动开拓“新生意”。而且,欧元区国家的贸易诚信度相对很高,只要出口产品的品质符合合同,一般对方在验货后很少会赖企业的账。鉴于这些优点,尽管这些年商务部一再敦促并施以优惠政策,鼓励中国对欧出口企业广辟多元出口渠道,但企业的响应程度和进取意识总是不够高。当下的问题是欧元可能会持续贬值,眼下离欧元“放水”尚有一个多月时间,国内对欧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抓紧开启多元出口渠道,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冒险尝新”。须知,贸易伙伴之间的互相守信总是要靠生意“做”出来的。(符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