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余经适房家庭查出购房记录 243户被取消资格

来源:新京报
2015-01-27 07:43:22

北京千余经适房家庭查出购房记录 243户被取消资格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审议《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租赁型保障房和合作型保障房两种基本住房保障方式。市政府已投入资金约10亿元,加大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力度,积极筹集租赁型保障房,推进合作型保障房试点。目前,已掌握公租房源近5万套,开工建设合作型保障房4900套,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框架初步形成。

  保障房入住后,也并非高枕无忧。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邹劲松昨日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表示,北京已将入住后保障房家庭的复查作为常态,去年复查的2250户经适房家庭,发现1135户有购房记录,目前已取消243户已购房家庭的保障房资格。

  经适房

  半数被复查家庭有购房记录

  邹劲松介绍,北京住房保障审核非常严格,经过街道、区县和市住建委的三级审核,并进行两次公示。在审核中已淘汰了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而且即便审核符合了,在轮候期间收入超标或购房了,仍要被排除在外。自2007年以来,北京已通过复核取消了约5万户家庭的资格。

  根据北京的法规,购买了经适房的家庭,如果再购买其他商品住房,就要退出已购经适房。但此前北京对此查处不多,很多经适房家庭都认为自己已住了,就高枕无忧了。

  “买房以后对于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我们每年仍然有复查制度,住进去以后,也不是万事无忧的,也要每年接受监督检查的,我们2014年复查2250户的经适房家庭,发现他们有1135户是有购房记录的,我们正在进一步调查,做实证据,目前已取消了243户已购房家庭的保障房资格。”邹劲松说。

  同时,住保部门还在核查中发现67户公租房家庭有问题,已清退了36套。邹劲松表示,这项工作已成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每年都将复查。

  自住房

  享公积金优惠很快有答复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公积金贷款新政中规定,购买政策性住房或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自住住房,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120万元。但自住房并非在政策性住房的界定中,不少购房家庭呼吁90平米以上自住房也应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

  邹劲松说,百姓议论以后,市住保办第一时间与公积金中心联系,双方开会协商,“目前自住房推出来的是5.5万套,90平方米以上的根据设计标准,应该最多占30%,也就是说这个量应该是只有1万多户,不是像大家说的会涉及几十万户。我们的意见非常明确,希望把90平米以上的这一部分自住房的购买人群纳入公积金贷款的优惠政策。”

  他表示,公积金中心也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目前正在进行详细测算,是否有能力满足90平米以上这部分人群的贷款需求,“我相信很快公积金中心,市住建委会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答复的。”

  合作型保障房

  石景山年内率先出分配方案

  去年,北京开始试点合作型保障房,并确定了4个试点项目。

  据了解,所谓合作型保障房,是由政府向需要保障的家庭无偿提供建设用地,由保障家庭承担房屋建设费用。简单说就是政府拿出土地来,个人来出建房的钱。合作型保障房将来会封闭管理,即不得上市交易,退出时由政府组织回购。

  目前,北京已选择了丰台高立庄、石景山南宫、石景山五里坨、通州土桥这4个合作型保障房项目,房源共计5000套,由公租房改为合作型保障房。下一步则是制定分配试点的方案,目前石景山区工作较快,试点方案已基本完善,可能会选择合适时机发布。而市住建委也将根据试点情况再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至于其他几个区县,他表示,具体分配试点公告将来由区县对外发布。今年肯定会发布。

  四处合作型保障房项目

  丰台区高立庄项目

  石景山南宫项目

  石景山五里坨项目

  通州土桥项目

  释疑

  如何定价?

  邹劲松:会借鉴现有住房保障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合作型保障房的建设费用进一步的核准,过去是土地费、建设费合在一起来计算房价,现在根据人大要求是土地和房屋建设费用要分离,目前正在把土地费和建设费分离出来,确定百姓承担的这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和复杂的工作,所以需要一定时间试点。”

  是否有产权?

  邹劲松:会有产权,但尚不确定是否是有完全产权。可以肯定的是,不允许出租、出借。

  哪些人能申请合作型保障房?

  邹劲松:目前定的条件在北京市的城镇户籍,无房家庭都可以来申请,但过去享受过各种政策性住房,福利性住房的家庭是不能再申请的。而且在将来的分配中,如果供求矛盾比较大,合作型保障房的分配将有顺序性,低收入家庭将优先。

  我们正在积极与区县协商,完善试点方案。要让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比如说合作型保障房是政府供地,百姓掏钱,那么百姓掏多少钱,二是他买到合作型保障房,算什么性质;三是买完了以后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能拿到什么样的产权,可不可以继承,这些问题还在进一步详细研究。  (新京报记者 马力)

  相关新闻:

  破解保障房“边缘”化 政府应有担当

  政府本应是一个利益相对超脱、视野更为宏观的主体,必须多一些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担当和增进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改变了集中建设公共住房的做法,逐步实行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香港政府在近些年的公屋选址上,会有意识适当与产业用地靠近,新建的居屋(其定位类似内地的经济适用房)也尽可能位于城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唯有从制度上、政策上确立科学的保障房工作路径,少一些朝三暮四的拍脑袋式草率决策,少一些顾此失彼的偏袒式暗箱决策,同时在博弈过程中打开大门,引入低收入群体这一最直接的“利益持份者”的声音,方能破解“保障房难保障”的困局。

  保障房基础设施不完善 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变空城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大力推进保障房的建设是眼下一项重要的政策,按理说,这项政策利国利民,能够一举多得。不过根据媒体的最新报道,在个别地方,保障房却没能够充分起到保障的作用。

  别让保障房经常唱起空城计

  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重点民生项目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而遇冷,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成了一座空城。在我国多地,保障房空置现象大量存在。以陕西为例,该省制订的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目前已竣工91万套,分配入住80.47万套,空置总数达10万套。(1月21日《京华时报》)

  网民:全国多地保障房频唱“空城计” 被指因畸形政绩观

  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正成为“空城”。据报道,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