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新华文娱
2015-01-27 10:06:00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月26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大典》由许嘉璐题签。当日,《大典》高级顾问翟泰丰、吴基传、于友先、贾连朝、葛纪谦出席会议或来信致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大典》编委会主任赵德润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祖宗崇拜的文化传统;而祖宗崇拜代代血肉相连,不容易中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前会长、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文化自觉”论,意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是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基础平台,以实现“万姓同源,认祖归宗,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编纂一十二卷、二百六十部、六百余册,近一亿二千万字,数万帧照片,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至第三卷,分别为《姓氏文化总论》、《谱牒文化通释》、《姓氏源流》,系姓氏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第四卷至第八卷为《家风·家训·字辈·楹联》、《姓氏源流》、《少数民族特色姓氏》、《河洛文化与台湾姓氏》、《海外华人谒祖寻根》,是解读姓氏文化必备的基本知识。第九卷《历代姓氏书集成》为姓氏文化的基本文献,广邀各大图书馆及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集体纂辑。第十卷《姓氏采风集锦》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组织实施,邀约各级新闻媒体,海内外宗亲组织和各地、各界有志之士,实地考察编辑。第十一卷《姓氏文化图表附录》是解读研究姓氏文化必备的辅助工具,由《大典》编委会工作人员广收博采编辑。第十二卷《中华姓氏通鉴》是由《百家姓》的单姓分册构成,邀请各姓氏宗亲组织和社会人士分别编辑。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姓氏文化总论》主要内容包括“姓氏的起源与形成”、“姓氏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功能”、“姓氏的发展演变与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姓氏特色”、“姓氏的文化内涵与类别特色”、“历代移民与姓氏的播迁流布”、“郡望堂号家族标志”、“族谱宗祠凝聚血亲”、“历代姓氏学的概述著录提要”、“当代姓氏研究的概论”等等,是了解、研究中华姓氏文化不可多得的典籍图书。

  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赵建军表示,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在众多姓氏族谱家谱中,残缺断代者多,几臻完善者少;在诸多姓氏著作中,个姓单著者多,经典权威者少。散失损毁严重,令人痛惜和忧虑。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民心所向。国内拥有大批姓氏研究人才,重点大学都有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无数的民间关心姓氏文化研究人才。近年来大批姓氏专著、学术刊物不断问世,为姓氏文化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成立后,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展开了《大典》编纂的筹备工作。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经过多年的积累,多方准备,联合有关社科、历史文化等众多单位及宗亲组织拟定了《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的编篡工作方案,以期举全国之力打造具有“集成性和系统性、权威性和经典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