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古寨美如画

作者:周小灵 洪娇 李秀琇 来源:恩施日报
2015-01-27 17:10:13

  石桥新村涵古韵

  走过乾隆古桥,在山边小道上行走,同行之人提醒,这小道是巴盐古道的一部分。踩在碎石小道上,仿佛能听见马队路过时铃铛清脆作响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走在古道间,“咕噜、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不一会儿,一栋青瓦古建筑出现在我们面前。古屋临河而建,如同架空于河流之上一般。

  走进古屋,发现“咕噜、咕噜”之声是屋中正在滚动的大石轮发出的。此时,大石轮滚动的石槽里还有稻谷。这便是杨梅古寨里的古碾坊。

  同行之人邀我快些前行,说是前方有一古院落。古院落的胜景果真不负我的欣然向往。宽阔的青石广场,众多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建筑、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随风飘动的番旗,这便是上坝院子,古时巴盐古道的驿站。

  据了解,通过县直部门负责外部硬件设施建设、乡政府负责引导居民室内环境整治、乡直部门负责包户落实的方式,总投资近400万元的上坝院子修复保护项目工程现已全部完工。

  眼前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适居、宜居、乐居的古院落,竟让我产生了一种穿越的错觉:来往于巴盐古道的马队,疲惫的人马在此停留、休憩,补给粮草。客栈的小二领着马队的人进店吃住,马匹卸下重重的物资在马棚里埋头吃草。

  走进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古屋,堂屋里宽敞明亮,摆着3张大桌子。在偏厅的厨房,一阵鲜香味扑鼻而来。笔者找到屋主邓永晤,此时他正与妻子搭档做着“角角鱼”。“现在游客主要集中在双休日过来玩。”邓永晤说着说着,又把锅里的鱼翻了翻,“以前在外面打工,前年听说杨梅古寨要开发旅游,我琢磨着回来开个农家乐挺不错的。眼下每个月有万把块钱的毛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而且在家还能照顾父母。”

  满山杨梅招财来

  “快来尝一尝我们自己酿的杨梅酒。”在黄柏村,二组村民杨银香热情地邀请着。抿一小口酒,有点红葡萄酒的滋味,多了几分杨梅的果香味,酸甜可口,却因后劲大,不敢多饮。这时,杨银香的老伴滕建昌摇晃着手里的手机,乐呵呵地朝我们走来:“刚刚有人订餐,4点钟有8个人过来吃饭。”

  滕建昌、杨银香夫妇如今正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因为做菜的手艺好、分量足、菜样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就连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来帮忙经营。“冬季游客不是很多,但是双休日还是有不少周边县市的游客过来玩,一个月怎么着也有五六千块钱的毛收入。”“杨梅成熟的季节,过来采摘杨梅的游客多得不得了,寨门前的停车场全部停满了。景区到处是游客,别提有多热闹了。”杨银香说话时,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近年来,杨梅古寨景区在县委、县政府及“艺术土家”指挥部的领导和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上亿元,重点建设山寨迎客、桃花岛、八股庙、水上运动中心、七彩谷、梦回乾隆、十娘子桥、茶叶基地、特色民居、绿化等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十娘子桥古桥修复工作、上坝院子和下坝院子古院落打造工程、传统碾坊油坊恢复工程、八股庙修复工程、千年杨梅林、朱家坳新寨门、5个停车场、景区公厕、标识牌、土地治理项目以及景区内1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正积极打造桃花岛项目,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娱乐中心。

  随着杨梅古寨景区于去年10月开始试运营,以杨梅古寨景区旅游为契机的经济增长浪潮,已在三胡乡的土地上悄然掀起。

  (见习编辑:周克宇)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