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基业常青,IBM需坚持战略转型定力

作者:廖国红 来源:新华信息化
2015-01-27 16:14:28

  这几天有关IBM全球裁员11万的报道很热闹。这场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自娱自乐”,一方面帮IBM将要展开的重大调整作了免费宣传,另一方面也折射了蓝色巨人新一轮转型阵痛。现在大家最牵挂的是,这家百年老店的下一步及未来命运将如何。综合来看,只要IBM坚持战略转型定力,重焕生机,保持基业常青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这样预判,第一个理由是大势所趋,市场新需求倒逼昔日全球顶级IT公司纷纷结构调整、转型重组、力图嬗变,IBM也不能超然事外。惠普准备分拆,曾计划在2014年裁员3.4万人,2015年将继续裁员9000人;SAP转型云业务;2014年7月,微软宣布裁减1.8万人计划,近日发布系列新品,如windows 10、全新浏览器Project Spartan、全息影像头戴设备HoloLens等,欲借三屏一云的打通,以扭转衰落;戴尔已成功私有化,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转型的初衷令其后劲逐渐散发;英特尔宣布2014年在全球裁员5%。1月21日,IBM发布了令人失望的2014财年业绩,营收、净利润、每股收益全部下滑,这是该公司连续11个季度收入下滑。止跌扭亏是当务之急,IBM必须转型。

  其次,在百年发展史上IBM具有借助一次次转型从而起死回生的先例与基因。IBM被视为剥离硬件业务的成功转型者。创始人沃森家族曾经主导了数次转型,打造IBM成为引领IT发展的蓝色巨人形象。郭士纳掌舵IBM时期创下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IBM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步履变得蹒跚,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1992年,亏损达50亿美元。1993年4月1日,郭士纳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IBM董事长兼CEO。他坚持采用休克疗法,大幅削减成本,并成功说服董事会进行结构重组。半年内果断裁人4.5万,彻底摧毁旧有生产模式。重振大型机业务,拓展服务业范围,并带领IBM重新向PC市场发动攻击。1994年底,IBM盈利30亿美元。1995年IBM营收突破700亿美元,大型机业务复活。1996年11月15日,IBM股票升到145美元,创下9年来的最高点。IBM又一次从废墟上再度崛起,蓝色巨人重新傲立于世人的面前,重现昔日辉煌。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任职10年,推动IBM从硬件向软件服务业继续转型。

  再者,转型成功已有基础。2012年10月1日起,IBM迎来“女王”时代,罗睿兰(Ginni Rometty)出任全球CEO一职,接替退休的彭明盛。其使命是把IBM带入新时代。罗睿兰接棒后促成IBM的改变有:向云迈进;卖掉X86;OpenPower联手中国伙伴;与苹果合作,进军移动领域;倒贴15亿美元卖掉芯片制造业务;牵手Twitter,通过沃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行业应用和服务……这些举措正在显现积极效果。据悉, IBM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超过1万个职位的招聘,这些职位中超过半数都在IBM的高增长领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以及移动技术,其中,云计算专家计划招募1000名。根据2015年的IBM战略路线,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智慧地球解决方案将是主要关注领域。罗睿兰表示:“我们在转型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步,IBM的业务继续向更高价值领域转移,投资和定位长远目标。在2014年,我们将IBM专注于更高价值的硬件组合,在CAMS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信息安全和社交商务)等方面实现强劲的增长目标。在2014年,这些策略性增长达250亿美元,占营收的27%。”

  当然,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对IBM这样有着43万名员工的大公司更加不会容易。但若能紧扣时代和市场最新脉动,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廖国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