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捞选在了2013年4月6日,但最终一直持续到了5月26日,原因是打捞过程中,水下机器人被湖底的供电通讯缆缠住。
记者了解到,这台名为“老虎”的水下机器人是进口的,价值180万,由浙大义务提供。打捞流程是船载声呐普查——近底拖曳详查——水下机器人辨认疑似目标。然而,由于水底环境复杂,且离建筑物较近背景声学反射场非常强,“老虎”因为“迷路”被意外缠住。
为避免破坏供电设备,顾临怡教授又拿出了另一台浙大自制的水下机器人“海螺号”前去营救,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个月才将“老虎”安全带上岸。
历时800多天 最后一次打捞终成功
吸取第一次教训后,打捞团队做了一系列实验,缩小搜索范围。比如,将同样重的“二师兄”装入铁笼从桥上投入水库,观察半年后位置是否有所变化。结果显示,只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同理可推,张某从桥下坠入,地点应该也在桥墩两侧10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