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运”也很忙

来源:环球网
2015-01-28 11:15:36

  今年的春运还没开始,但春运的火车票已经开始发售,图文并茂的抢票攻略正吸满人的眼球。虽说春运是我们近30年才有的社会现象,可“年”早就有了,古人也是要回家过年的。

  那时,虽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人们也是想尽办法,日夜兼程奔赴在回家路上,那也是名副其实的“春运”。

  秦代有“高速”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

  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驰道是秦国的国道。

  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的“车同轨”有了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