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德隆”、“仁记”、“商业”、“平和”,德国的“礼和”、“地亚士”,美国的“茂盛”、“德泰”,日本的“三井”、“三菱”,还有法、俄、荷兰等国的商行,设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总数达到40余家。 张家口的金融业为什么可与当时的天津、上海相媲美?作为外国银行和中国票号等汇集最多的边远城市,张家口曾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回溯张家口的金融发展史,我们可一探究竟。
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北宋惠佑二年(1057年),《教民十六事》第六条为 “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唐朝,已经出现了办理金融业务的独立机构,但当时的“银行”经营范围比较单一。明朝中叶出现的钱庄和清朝产生的票号,实际都具有银行的性质。 中国的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总行设立于北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清户部银行在张家口设立分行,这也是张家口历史上设立最早的一家国家银行。
金融业发展至今,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推动着张家口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站在张家口堡内曾经的商号、票号、钱庄及银行旧址前,脑海中不停地闪过它们曾经的人来人往和算盘珠子的噼啪作响。这些无声的建筑,不仅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发源地,不仅拥有“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它也见证了张家口金融业形成的全过程,而这个发展过程也被称为中国金融企业成长发展的缩影,说它是张家口的“华尔街”也不为过。
随着国外银行业的进入,有着中国本土特色的票号、钱庄也走过了它的全盛时期。 在张家口的金融史上,钱庄、银号、票号、银行兴盛一时,而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在当时的张家口也极为丰富,在钱币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明清时期,俄商为购进中国货,用银子浇铸成银器与中国商人做贸易。这些银器被运回张家口后,被翻模制成银元。1924年,张家口成立了一家造币厂,开始生产银元。这种银元因在张家口冶制,因此被称为口平银。由于口平银的成色很好,成为当时流通全的硬通货。
史料载,1907年,张家口历史上设立最早的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在张家口设立了分行。 张家口商贸的发达,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成为外国商人的聚集地。据记载,民国初年,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有英国的德隆、仁记、商业、平和商行,德国的礼和、地亚士商行,美国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并、三菱商行以及法、俄、荷兰的立兴、恒丰商行,总数达44家。这在当时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场之外又一个外商聚集之地。对清末民初商业贸易以及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现在,张家口堡内还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几十处欧式、日式建筑遗存:鼓楼南街2号的俄罗斯华丰成洋行、二道巷1号院的英国平和洋行、二道巷2号的美国德泰洋行,还有日本三菱洋行旧址,等等。
以晋商为主的各地商贾云集张家口堡,带来了繁荣。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建起深宅大院,木雕、砖雕、石雕精美,高厚城墙,极为坚固,至今保存完好。相继在张家口开设的宏盛票号、豫兴票号、宏茂票号、兴隆达票号、裕源票号等也大部集中在张家口堡,其中也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张家口堡成为商贾招财进宝的聚集地。
西山底17号,原“日升昌”票号遗址。“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西方的金融专家把“日升昌”山西票号的首创者称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成立于1824年的日升昌票号,在大掌柜雷履泰的主持下,很快就把异地汇兑业务扩展到全国,张家口“日升昌”便是其中之一。“日升昌”是当时张家口最著名、经济实力最强的山西票号。本市收藏者所收藏的清代“日升昌”票号在张家口设立的分号票据上所使用的抬头章和清代东口钱帖,就直观地印证了清末民初张家口金融贸易的繁荣,也见证了张库大道国际商贸的频繁。
在中国金融史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条信息:“1736年, 生息银两的恩赏范围扩大到八旗汉军。张家口设祥发永账局。”祥发永账局的成立,在中国金融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因为它不仅是张家口最老的账局,也是全国最早的一家账局,是中国第一个金融企业。之后,张家口陆续建立起其他金融机构: 1814年(清嘉庆19年)大川玉钱庄在张家口设立;1827年(道光7年)山西最早的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张家口设立分号;1840年先后在张家口设立钱庄;1907年(光绪32年)大清户部银行在张家口设立分行;1909年(宣统元年)交通银行在张家口试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