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协委员巫骏川: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体系亟待改进完善

作者:董小红 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2015-01-28 13:03:00

  新华网四川频道1月28日电(本网记者 董小红)如何缓解“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正在举行的四川“两会”上,四川省政协委员巫骏川对药品集中招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巫骏川介绍,我国于2000年开始试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其目的一是为了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解决“药品价格过高”、从而缓解“看病贵”的问题;二是通过公开的招标程序,实现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过程的“阳光化”。然而,在执行该制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与政策目标相悖的弊端,虽然相应政策在作一些调整,但就目前来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确实“阳光化”了,但缓解“看病贵”的作用并不明显。

  巫骏川说,目前,四川省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模式实行省级集中上网、医院带量采购、政府服务监管的模式,除了毒、麻、精、放、中药饮片外的全部临床用药均纳入了集中采购范围,医疗机构售出的药品价格不能超过挂网限定的最高零售价。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巫骏川说,部分药品价格未能体现出实实在在的“降价”,仍有“虚高”成分,挂网的最高零售价高于出厂价几倍甚至几十倍。

  究其原因,药品属于政府定价(最高零售价),定价机制规定由社会平均成本反映药品价值,进而反映药品价格。药品价格的实际审定中,社会平均成本、制造成本、生产条件、商业渠道等如何衡量,不同价格主管部门间是否有统一的测算标准,是现行药品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之一。

  我国医药产业一直存在“多、小、散、乱”的局面,面对全国五千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和成千上万个药品品种,以及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相关政府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成本信息,社会平均成本很难准确计算。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的制定会有失偏颇,给药品代理商进行不正当营销留出了较大空间。因此就出现有的药品出厂价并不高,经过层层转销,最终按集中采购中标价进入医院,价格翻了数十倍,经销商成为药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的最大利益获得者。

  同时,在招标挂网中不断出现的高价“新面孔”,其实是在老药基础上换了一件“马甲”,摇身一变而成为“贵族”。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放弃也无价值的廉价老药之后,不断开发所谓的“新药”,如最近几年出现的“水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等。这些药品堂而皇之高价挂网,进入临床,抬高患者的药费。

  对此,巫骏川有三个建议,一是需要改变招标挂网机构“只招不采”的运作模式;二是控制药品出厂价到零售价的差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与医保机构参与药品的定价行为;三是药品审批部门严格控制高价“新药”的审批。(完)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