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政经中心,优越感较强
北京从元朝开始就是首都,而北京人的性格共性,绝大部分都是根据“首都中心论”这个焦点衍生的。皇城自古至今都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北京人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些皇气,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讲,总会有些优越感。
肖震宇指出:首先,作为三朝(元、明、清)古都,北京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政治历史概念。从出租车司机,到胡同里的大爷大妈,都能侃上两句政治。其次,北京人是出了名的热情。每当有人问路,人们都会亲切地指东道西,甚至叫上其他人一起出谋划策。最后,北京人喜欢把“您”、“谢谢”挂在嘴边,礼貌的背后也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
北京人骨子里有一种“八旗贵胄”的自我认同,因此好面子,不能干“跌份儿”的事,没饭吃了,宁可在家躺着吃低保、等拆迁,也不愿意干大街上摆摊儿的营生。这种懒催生出一种老北京特有的“闲”文化:泡茶馆、逛戏园、玩黄雀。
不过,北京人对待事物较真,有骨气,敢向不公挑战;心态平和,有公民意识,对交通、环境等问题非常关注。随着开放程度加深,很多年轻一代的北京人逐渐放下了自大,排外也少了,值得赞扬。
最后想从健康角度提醒北京人,太过较真的个性注定了生活中万事不得放松,一切都要问个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心理一定会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松弛,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问题,是一种癌症性格。难得糊涂、别太认真是对付较真的良药。
津:码头文化,日子成段子
天津是相声之乡,当地有句俗语叫“找乐”,这是天津人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不管遇到苦事、难事,天津人张嘴就是一个包袱。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解嘲的语言快感,一种化高雅为段子的世俗生活态度。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贾晓波指出,天津居民多受“码头文化”影响。据民间考证,天津人本是安徽一带运河边上的船民,随着漕运逐渐北上,到天津集结上岸,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天津人过的就是一种乐乐呵呵的世俗生活。近代的天津“华洋杂处”,曾是晚清改革的中心,让天津集乡土文化、殖民文化、码头文化、滨海文化于一身,养出一群乐观豁达、热情健谈、知足常乐的天津人。
天津人天生乐观,幸福感高。2010年发布的《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天津多项幸福指数超出全国水平。报告指出,天津人性格豁达,善于管理情绪,遇到挫折和不开心的事,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自信,较少患得患失,朋友之间大都很仗义。贾晓波说,天津人还爱掺和事儿,爱打抱不平,当别人有家庭矛盾时,更愿意帮其解决,领导也非常关心员工的情况。
天津人这种肯于自嘲、自我调侃、苦中作乐的性格,值得现代人学习。遇到烦心事别纠结,不妨用天津人最爱说的那句话“乐呵乐呵得了”,让自己的心情尽快平复下来。 (本专题由张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