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改变云南民族文艺后继乏人的局面

作者:赵汉斌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2015-01-28 14:25:44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28日电(赵汉斌)云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陈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云南省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视培养文艺人才,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这一表述,在参加云南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云南省政协委员、大理州文化局副局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杨益琨认为,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拥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戏剧方面,不仅有滇剧、花灯,还有白剧、傣剧、彝剧和壮剧四个独有的少数民族剧种,它们是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活化石”,并以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多层次地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戏剧和民俗文化,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于持续多年“市场趋向”的改革等方面原因,目前地方民族戏剧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各民族剧团都面临人才流失、后备人才缺乏的问题,演员结构老化,人才青黄不接,剧本创作后继乏人,有些剧种已濒危甚至逐步走向衰亡。因此建议云南省制定扶持和保护传承政策,对大理白剧、德宏傣剧、楚雄彝剧、文山壮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每两年举办一次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汇演,同时请省级财政将少数民族剧种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四家剧团每年安排保护传承经费,确保四个民族剧种存续发展。

  云南省政协委员、来自少数民族界别的马琼芬委员则认为,以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关肃霜为代表的关派京剧艺术开创了云南京剧艺术的丰碑,但近三十年来,云南京剧“缺行”、“断代”严重,新作品缺乏,老剧目无以传承,加上市场化影响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大批人才流失、闲置或转行,云南京剧事业走入低谷,更无法满足“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的需求。因此建议深化改革,在政策导向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培养一支编剧、导演和各行当演员组成的优秀人才队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加强专业院团与票友戏迷的互动,共同推进云南京剧艺术的复兴。

  部分参会代表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云南文艺创作的精神命脉和重要源泉,也是云南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坚实根基。文艺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急功近利。要全面落实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民族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云南文艺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