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出生缺陷前景看好 基因测序历经坎坷“再开闸”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01-30 07:32:22

  来源2015年01月30日 07:32:22经济参考报

  基因测序是一项运用于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等领域的临床技术,具有精准、安全、无创等优势。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基因测序在筛查拦截新生儿常见出生缺陷方面收效明显,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经过“叫停—重启”的坎坷后,正告别“野蛮生长”逐渐步入正轨。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基因测序在减少出生缺陷等方面前景可期,应加大规范和扶持力度,借助基因测序技术“像消灭天花一样,消灭部分常见类出生缺陷”。

  基因测序确诊率达99%拦截唐氏综合征收效明显

  家住武汉汉口的杨灿怀孕4个多月时,产前血清检查显示为高危孕妇,需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这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将导致新生儿出现智障和畸形等情况。杨女士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咨询时,医院建议她选择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做进一步筛选,避免羊水穿刺对胎儿的影响。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是指利用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准确得出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非整倍的出生缺陷风险率。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主任梁志清教授介绍,相对于传统的血清筛查及羊水穿刺,只需对孕妇抽血做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具有精准、安全、无创等优势,能有效提高出生缺陷筛查率。

  记者采访了解到,因羊水穿刺有1%的胎儿流产或致残风险,很多高危孕妇不愿接受穿刺,选择“赌一把”,导致很多出生缺陷患儿未能及时检测确诊,错过干预时机降生,导致各地出生缺陷率居高不下。

  出生缺陷高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和民生难题。据卫生部门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常见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听力障碍等。

  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测的基因测序技术,目前在拦截和防治唐氏综合征方面成效初显。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以往每年有3000多个唐氏高危孕妇需进行羊水穿刺,每年只能查出10个不到的唐氏胎儿。在接诊孕妇数量没有太大变化情况下,自医院对高危孕妇开展产前基因检测后,仅2013就确诊30多个唐氏胎儿。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一位产前诊断医师介绍,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现率历年来较为稳定,以往很多高危孕妇不愿接受羊水穿刺,导致很多存在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的胎儿降生。借助基因检测,医院当前每月平均能查出两至三个唐氏胎儿,为及时介入降低出生缺陷率创造有利条件。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产前基因测序主要针对血清检测为唐氏综合征高危的孕妇,基因测序检测呈阳性的孕妇,再接受羊水穿刺的确诊率达99%,呈现阴性即可排除。一次产前基因测序费用在两千元左右。随着技术普及、样本增多以及市场竞争放开,今后产前基因测序价格将降至千元左右。

  经历“叫停-重启”后临床试点“再开闸”

  虽然基因测序已成为筛查出生缺陷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普及推广却经历“无序—叫停—审批—试点”的重重坎坷。

  针对基因测序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有机构号称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基因”等混乱和无序情形,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卫计委在2014年2月联手“叫停”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此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先后分别于7月和11月,先后审查批准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两家企业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注册。

  根据相关流程,基因测序作为临床使用类产品,获得食药监总局批准通过后,还需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技术准入。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3月启动基因测序临床试点申报工作。经过近半年多的等待,申报单位接受中华医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和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共同评估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08家医疗机构,作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的临床试点。

  卫计委在通知中要求,试点产前诊断机构可择优与承担高通量基因测序检验试点任务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未纳入试点的产前诊断机构和不具备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擅自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同时也将根据试点情况,适时调整试点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随着首批试点机构的公布,加上华大和达安两家基因企业也经过“二次审批”,进入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意味着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正式“开闸”。不过,试点医疗机构必须与华大基因等试点名单内的基因检测中心合作,采取医疗机构采取样本,送基因企业集中检测出具报告,再由医疗机构医生向患者解读的方式运作。

  主攻基因诊断方向的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祁鸣说,从国外经验而言,获得药监部门“通行证”的基因测序产品,就能进入临床使用。尽管在国内还需经过卫生部门再次审批,才能被纳入试点范围,让不少高危孕妇苦等半年多。但经过“叫停—重启”风波后的产前基因测序,无疑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出生缺陷成为重大公共问题基因测序被寄予厚望

  除唐氏综合征筛查外,产前基因测序在减少我国出生缺陷方面也被寄予厚望。《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据估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

  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测算,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缺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综合征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00亿元。在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出生缺陷导致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深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任景慧表示,我国已制定包括婚前孕前预防,产前检测预防,早期诊断治疗三级预防体系,在减少出生缺陷方面成效显著。但受婚前医学检查率低,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尚未全面开展等因素影响,目前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尚不完善,导致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直接通过基因组检测可以进行预防或者干预出生缺陷的约占30%,例如可以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来分析胎儿基因组信息,筛查胎儿得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耳聋等单基因疾病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在遗传性疾病检测和干预领域若能逐步普及基因检测,将有效控制和降低出生缺陷。

  目前,目前北京、武汉、成都等地已开始探索实施“新生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由政府买单为数十万新生儿筛查耳聋基因,并对基因筛查阳性者建档,进行高度预警,提出干预措施,随访到6岁。专家建议,应借鉴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的成功经验,将唐氏综合征等常见出生缺陷病症的基因测序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逐步将“干预出生缺陷”纳入国家重大民生工程范畴,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祁鸣等专家表示,在产前基因测序“再开闸”的大背景下,也应吸取基因测序市场长期技术标准缺失,导致行业“鱼龙混杂”的教训,借鉴美国等基因产业发达国家的行业管理经验,一方面明确基因测序产品的技术准入标准,达标即可合格进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创新,降低检测成本加快普及步伐,另一方面对基因测序检测机构操作监督管理,即时清理不合格企业和机构,保障基因测序产业在规范和公平的环境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