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申请百余高校公开三公经费遭打电话告状

来源:大河报
2015-01-30 07:52:57

  【结果】目前收到44所高校回复

  小赵说,挂号信集体寄出后的第5天,福州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最先给他回复了信件,上面写明了这两所学校“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的支出金额。

  截至昨天,他共接到了44所高校的回复,其中,已回复公开或通过网站公开的高校有30所,此数量只占他申请的高校总数的26%,“有的高校是通过快递回复的,有的是打电话回复的。”

  在44所回复的高校中,有14所虽然给了回复,但未给出明确的三公经费支出金额,理由也各种各样。

  小赵说,有两所高校打来电话说,三公支出的金额已经在教师代表大会上公开过了,还有高校说需要小赵提供相关证明,证明他申请公开的目的是做科学研究用的,还有多所高校虽然给了回复,但是回复的内容“答非所问”,不涉及其三公经费支出。

  “清华、北大两个名校都明确回复了,还有69所高校一点回复都没有。”按相关规定,接到信息公开申请的单位应在15天内给申请人回复,小赵说,“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估计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遭遇】曾应高校要求亲赴北京“确认身份”

  在申请公开三公经费的过程中,小赵有两件事记忆很深。

  去年11月19日,也就是申请公开信寄出去几天后,首都师范大学相关工作人员给小赵打来电话说,身份证复印件不能证明他的真实身份,需要他来学校确认身份后,才可以对其公开相关支出金额。

  11月底,小赵坐了8个多小时的火车,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现场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首都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看到我,还记得我曾给他们寄过信,有点惊讶。”

  在小赵离京回到郑州几天后,首都师范大学给他回信通报了三公经费。

  可能是小赵的行为让有些高校“难堪”了,小赵说,寄出申请信后,曾有高校给他所在的学校打来电话“告状”。

  虽然回复的高校数量不多,也曾遭遇过一些人的质疑,但小赵还是很欣慰:2013年1月,知名的微博公益人士雷闯,也曾给这113所高校寄送过三公经费公开的申请,但当时只有成都大学一家给了明确的回复。

  小赵说,“我们就是希望有人接力把这个事做下去,推动更多高校公开相关支出,如果大家都不做,高校信息公开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王悦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