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请离爱情远点,请保持一个光棍的节操。远远看,欣赏就好!”昨天,市八中的高一学生领到了寒假手册,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封颇具内涵的长信。
这是高一全体语文老师的“真情奉献”,言辞幽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这样的反早恋形式,不少同学直呼“有才”。
老师说
一味堵会适得其反
其实,这封信名为《请保持光棍的节操》,去年曾在网络上爆红。老师们特意选了这篇文章,并进行改编,加入了自己想对学生说的一些话。
“现在,很多男生会有这个趋向,而且看到某些同学谈恋爱,觉得羡慕或者纠结,我们送他们这封信,希望能从中给予他们启发。”八中语文老师章敏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只是一味地堵,只会适得其反。即使是宽容,但依然有原则。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和感情,对他人的人生和感情负责。
“从培养责任心开始,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往,认识到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从而健康成长。”章敏说,语文老师们确定信里的内容后,还专门拿给班主任老师审核。
学生说
想不到学校挺开明
昨天看到这封信后,高一年级一名男生大呼一声“好酷”。“我现在没想谈恋爱。虽然这篇文章对我没啥用,但老师们太有才了,至少看后不反感,反而会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这名男生说。
大部分学生看到这封信的第一反应是好奇加兴奋,“嘿!想不到我们学校挺开明的。”还有男生开玩笑表示,“为什么只有给男生的信,女生也应该同样关注这个问题呀!”
一名男生说,这种形式比起那些严厉的限制好得多,该点个赞。
家长说
既幽默又不失警示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都对这封信表示支持。
“这个创意好。”家长黄女士说,孩子进入高中后面临高考,家长们之所以对谈恋爱这件事如此上心,大都是担心谈恋爱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
不过,虽然对早恋表示担忧,但依然有不少家长表示,如果自家小孩真的谈恋爱了,会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
丁女士的女儿今年上高一,她觉得学校用这种带着幽默,又不失警示的方式来跟学生谈“早恋”的问题挺好。
“现在的娃儿不比从前,一味‘堵’反而要起反效果。如果是男女正常交往也没什么大不了,退一步讲,放狠话、粗暴阻止,他们还不是要偷偷摸摸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家长们大方点!”
亲爱的高2017级的男同学们:
你们好!
你可以喜欢这个女孩的古怪精灵,但请不要喜欢古怪精灵的这个女孩;你可以喜欢某个女生的人淡如菊、热情似火,但请你不要喜欢人淡如菊、热情似火的某个女生。请珍惜给你发好人卡的女生,因为她懂得尊重感情、尊重自己、也尊重你。
……
爱情,它就像一棵小树,它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壤、精心的呵护,而这些,身为高中生的你根本给不起。因为它的经济基础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高中三年你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投资到哪里,就算你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进入心仪的大学,你能确保你不会影响到对方的人生轨迹?你能确保,你给她的就是她想要的人生?
……
曾经有学生开玩笑地跟我说过,老师,房子车子票子,我父母都给我准备好了,我现在就缺一媳妇。我告诉他,你缺的不是媳妇,是脑子。一个真正有质量的姑娘,不会因为你父母的慷慨跟你走,因为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不是两个人奋斗所得,低眉顺眼的小媳妇不好当;如果她就是冲这些东西去的,那就更没有跟你混的必要了,她完全可以直接奔你的父辈去了,爱情面前,物种都不是问题,更何况年龄?
……
于男生而言,成长为有智慧、有能力、会挣钱、有魅力的男人是需要极大付出的,在该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该拼搏的时候好好拼搏,有勃然向上的人生追求,有清醒的人生规划,不断地超越自我,虽屡败而屡战,虽九死而无悔,“不负我生,不负我心”。这样的男生,哪个女生不欣赏?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不爱慕?
……
当她长发及腰,你是否已有了行掌天下的本领?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请离爱情远点,请保持一个光棍的节操。远远看,欣赏就好!
对你充满期望的班主任
2015/1/29(节选)
声音>
早恋这事
听听同学怎么说
昨日,针对早恋这一问题,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一些高中同学,有不少同学认为:“早恋是正常的,是心理的变化”、“应当提倡,这是社会进步、开放的表现”,对于时间问题,有同学说,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这不是重要的问题,这是随缘随心的事,应该顺其自然。也有同学认为,要到大学才可以谈恋爱,因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感情上。
王同学
“同学中的确有早恋现象,但是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影响学习,家长和老师就不要过分干涉或反应过于夸张,否则会让学生反感。”
男生小琨
“有些时候早恋会走上歧路,也就是缺少安全感吧,但如果不是父母藏着掖着学校避口不谈,仅能从外面书本上的零星半点了解,能不好奇吗?所以我觉得只要能区分利弊,早恋没什么不好。”
高二女生瞳瞳
“早恋是第一次对异性产生美好的感觉,是纯正健康的,家长、老师最好不要采取过激行为,这样反而会使他们反感。希望家长们能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多沟通,少责骂。”(记者 林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