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来源:商报
2015-01-30 09:44:30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单手村医划船行医 35年来坚持为村民看病

  大足区宝顶镇东岳村位于化龙水库深处,9个社有1000多户3000多村民。但凡有个三病两痛,首先想到的便是乡村医生吴华。 他幼年被毒蛇咬伤,导致右手残疾。行医35年来,他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夜里行走深山急诊已习以为常。因84岁的母亲不习惯城镇生活,不愿搬下山来,他每天划船、行走山路,往返在乡邻和母亲之间。 吴华的事迹日前在中国政府网刊发。记者前日和昨日对他进行了跟踪采访。

  1艘铁船 残缺右手支撑船桨划动

  前日早上8点左右,大足区宝顶镇化龙水库,细雨纷飞,一艘铁皮船在湖中穿梭。独自划船的是60岁的吴华,1.5米出头的身高,扶在船桨把头的右手没有手掌,只有无名指和小指。虽然湖面平静,他也要时不时佝偻着背,借助身体力量,才能支撑船桨的划动。 吴华是宝顶镇东岳村卫生室的医生,他的家在水库边的半山腰,与村卫生室隔湖相望。每天早上出来到晚上回去,往返住家与卫生室之间,单边就需走半个小时的山路和15分钟的水路。而要沿着水库绕行,则至少要两个小时以上。 2009年,为使库区深处的乡邻们能得到及时诊治,吴华花了400元钱买了一艘二手木船。“当时右臂使不上力,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木船一直在岸边打转。”他说,3个多月过去了,船倒是能划了,但残缺的两枚手指,也由血泡变成了茧疤。 “木船不断地修补,直至去年彻底报废。”吴华说,他随后花3000多元买来材料,请人帮忙焊接了现在的这艘铁皮船。

  1间诊所 守护3000多村民的健康

  前日上午9点,东岳村卫生室大门开启,里面除一个中药柜和西药柜外,只有一张诊断桌。开门不久,前来看病的人很快就占满了诊所。 把脉、测体温、量血压、听心率、看舌苔……对每位患者的诊查,吴华都格外细心,然后用左手把诊断结果写在卡片上。每次给患者处方开药后,他都要反复交代服药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大多是老人不识字,他就在药包上画“√”或“○”,以示区分。 “有一位老大爷,曾把一瓶药里的防腐剂连同药片一起吃了,险些酿成大祸。”吴华说。 东岳村卫生室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门面房,位于水库大坝旁,人员相对集中。东岳村幅员7.5平方公里,除了9个社的1000多户3000多村民,吴华还要兼顾周边乡镇村民的诊疗。

  1次出诊 深一脚浅一脚夜行3公里

  前晚7点过,村卫生室临关门时,又一个出诊的电话打来。 “电话是4社73岁的夏应芳丈夫打来的,说妻子突然胸闷得厉害。”吴华戴上头灯,提着血压计和装满药物的医疗箱出门了。 夜色下,铁皮船在湖面激起浪花,向湖对岸的东岳村4社驶去。吴华告诉记者,夏应芳原本就有脑血栓,加上5年前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 下船后,3公里长的崎岖山路虽铺有石板,但杂草丛生。记者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吴华在前面不住地叮嘱着“走慢点”。 晚上9点,终于到了目的地。一路上因长上坡的原因,吴华已满头大汗,记者也累得气踹吁吁。 经检查,夏应芳是血压突然偏高,在服用了降压药后病情稳定下来。吴华在叮嘱其家人让病人注意饮食后,又开了片剂药留下。治疗完,他又沿着山路急匆匆往家赶。

  1种孝顺 不出夜诊必回家与母亲吃饭

  从夏应芳家回到吴华的家,已是晚上10点过。记者看到,一位婆婆就着白炽灯泡,独自坐在床头,没有烤火也没有看电视。 “妈,你咋还没睡?你不用等我嘛。”吴华招呼了母亲,急忙到厨房用柴烧了热水,帮母亲洗完脚服侍上床。之后,他又回到厨房再将米饭蒸热,炒了一荤一素加了一个汤,与记者边吃边聊了起来。 “我妈84岁了,尽管耳朵有点背,但思维却很清晰。”吴华说,母亲得了40多年的类风湿,手脚指头都已严重变形。4年前,儿媳怀孕,妻子便到大足城区照顾,后又住了下来带孙子。家人也劝老人搬到城里一起住,但她说一辈子住这里习惯了,不愿离家。从此,自己每天早上6点起床,要将母亲一天的饭做好,她到时热一下就可以吃。 “平常不出夜诊,我每天下班后就要划船回家,与妈妈一起吃顿饭。”吴华在收拾好碗筷再洗漱完后,已是深夜11点,他又去看了看母亲睡熟后,自己才上床睡下。 第二天清晨6点,吴华的生物钟又定时响起,又一次下山走到湖边,划着铁皮船,在上午9点钟前赶到村卫生室。 每天早上出来到晚上回去,往返住家和村卫生室。日复一日,吴华就这样往返在乡邻和母亲之间。

  1回蛇咬 右掌没了只剩两根手指

  “我是被毒蛇咬伤后死里逃生,才开启从医之路。”吴华说。 时间要回溯到48年前,当时只有11岁的吴华,和父母住在一座土墙草顶的茅房内。盛夏的一个凌晨两点,他突然感觉到右手钻心般的疼痛。一声惊叫后,父亲打开手电筒,发现一条近1米长的烙铁头(当地毒性最大的蛇类),顺着墙面缝隙迅即逃离。很快,从右手虎口冒血的牙印开始,肿胀伴随青紫变色向手臂延展。 为防止毒性蔓延,在用冷水进行冲洗后,母亲找来了麻绳,紧紧地系住了吴华的上臂。天亮后,找到一名草药医生包扎。然而,症状非但没有消失,而且越发严重起来。两个月后,整只右手化脓腐烂。 由于条件有限,父母没有带吴华到医院治疗,只是不停地换着草药医生。经过长达3年的治疗,性命算是保住了,但是他的右手只剩下了变形的无名指和小指,手掌也消失了,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重返校园,残缺的右手引来了同学的讥讽和嘲笑。从此,他多了个“一把手”的绰号。17岁那年,吴华初中毕业,再也不愿跨进学堂半步,他待在家头整日不出门。直到有一天,在化龙乡卫生院上班的三叔吴全胜回家,才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跟着三叔学了一年多的中医后,吴华当起了草药医生,边行医边自学。1980年,他被招收为大足县第一批村乡村医生,在卫校脱产学习1年后,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 次年,第一所村卫生室开办,吴华每月能领到4元钱的误工补贴。从此,他背着医药箱、器械包、草药包,当起9个社1000多户3000余村民的健康保护神。

  声音

  卫生院院长:

  近几年出诊费 他分文未取

  记者从大足区卫计委农卫科了解到,现在全区共有乡村医生898名,吴华的出诊条件算是比较艰苦的一类。 宝顶镇卫生院院长陈勇表示,按照政策,乡村医生出诊还可以收取4元钱/人次的诊疗费,但老吴近几年来分文未取,除了收取基本药物费外,村民的求诊都是当作义务。 “我每个月有1200多元的补贴,儿子也成家立业,这些钱足够支付我们老两口和母亲的开销,很知足了。”吴华说。

  儿子:

  他常走山路 舍不得买皮鞋

  33岁的吴佳骏是吴华的独子,现任红岩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青年文学作家。 “我多次都劝他出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但都被拒绝了。”吴佳骏说,父亲的理由是,自己当了一辈子的乡村医生,习惯了,乡亲们也离不开他。另外,上面还有不愿离家的婆婆。 在随吴华跟踪采访的两天时间,记者只见到了他脚上的一双胶鞋和家头的筒靴。 对此,吴佳骏的解释是,父亲节约“有点过了头”,总说常走山路穿皮鞋有点奢侈,不舍得买。“我曾花200多元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他去给两个村民看了病,回到家发现面子已被刮花了,心痛得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用微信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