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尊敬的客户,我行推出个人网络贷款,自助申请,自助审批放款;根据您的信用状况,您已获得1.5万元的贷款申请资格。”近日,白领郑女士收到工资代发银行发来的短信。以往,市民想要申请贷款要“求着”银行,带着各类证明材料到营业厅办理,这回却是银行主动“吆喝”起网络贷款,市民可以直接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申请贷款。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各家银行贷款“触网”的方式基本类似,无论是个人还是商户,大多是通过账户“流水”换贷款额度。专家表示,虽然用户体验还有待提升,但传统银行积极“触网”的努力与转变值得点赞;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贷款利息,货比三家后择优使用。
优质客户更容易“贷”
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发力网络贷款,针对个人贷款的产品包括建行的“快贷”、招行的“消费易”、工行的“逸贷”;针对商户的产品有中信的“POS商户网络贷款”、浦发的“商贷通”、招行的“周转易”等。以建行推出的“快贷”个人自助贷款为例,个人网银客户可以在线进行申请,系统将实时反馈本人最高可贷金额并进行审批,进而完成签约等贷款流程,整个过程在网络上就能操作。
本市某大型国有银行(工行)工作人员介绍说,网络贷款服务,客户只需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就可办理;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账户情况,如银行流水、存款、交易情况、信用记录、资产负债情况等给出最高贷款额度;还款方式与房贷相似,每个月都要还本付息。
互联网让银行“坐不住了”
去年,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接连推出消费信贷服务,例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校园白条”,阿里的“花呗”。记者体验发现,电商平台是根据用户以往的消费记录,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并设置了不同的免息期,功能和信用卡相似。
“电商以客户消费记录作为授信依据,而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重点针对该行的工资代发客户推出个人贷款,因为这些客户在银行有长期的流水、个人信贷、交易关系等数据;如果是针对商户的网络贷款,则倾向于装有该行POS机的商户。”本市某股份制银行风险合规部负责人杨先生介绍说,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推广,银行针对优质客户特点需求深耕细作,也是基于对客户现金流的管理。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的渗透已经全面覆盖“存、贷、汇”等各个环节。于是,京东、阿里等电商涉足互联网金融,抢占万亿蓝海,传统银行也是倍感压力。
本市某大型国有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刘先生表示,无论是“白条”还是“花呗”,电商玩“赊账”已经很接近于发行“虚拟信用卡”,这部分业务影响了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收入,如果任其发展壮大将是“革银行的命”;因此,银行推出更加便捷的网络贷款,也是借此发力消费信贷业务,以求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线上”竞争中“迎头赶上”。
专家观点
用户体验才是关键
以阿里推出的“花呗”为例,记者体验发现,用户在天猫商城提交商品订单后,可以在支付页面选择“花呗”作为付款方式,其中会显示可用额度,付款过程和余额宝支付基本相同,直接输入密码就能完成交易,并需在确认收货后的次月10日还款。相比之下,使用网络贷款进行消费需要先将钱借出来,通常是向银行提出申请,审批通过并签约后,才能使用到账的贷款,并按照约定的方式按时还款。
对于传统银行“触网”推出网络贷款,理财师李冬梅表示,对于用户而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贷款利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互联网金融方便,信用卡使用广泛,而网络贷款作为新渠道也值得体验,但用户要货比三家,计算好资金成本择优使用;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而言,虽然网络贷款的用户体验还有待提升,但银行积极“触网”的态度已经值得点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