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继续“对峙”下去,对谁有利?工商总局的灵活姿态,是否预示了监管方式的某种转变,值得观察;阿里巴巴能否拿出打击假冒伪劣的新策略,也值得观察。
“史上最昂贵的吵架”,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和解。1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将配合政府打假。同一天,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之前总局官网挂出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受此影响,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阿里股价企稳,结束连续重跌的势头,收盘跌0.81%。
此前淘宝与工商总局论战方酣时,阿里巴巴股价两天内重跌12.8%,市值损失高达330亿美元。外界形容,这是“史上最昂贵的吵架。”昂贵不只是阿里巴巴市值蒸发,还表现在引发了信任危机。美国五家律所宣布,将代表阿里巴巴股东权益就阿里可能对投资者提供不实商业信息等问题展开调查。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的回应意味着阿里巴巴并未向投资者隐瞒信息,因此,美国律所提起的诉讼将失去证据支撑。
对于淘宝与工商总局的紧急和解,不乏各种猜测。商家与政府部门“对峙”而能体面下了台阶,确实罕见。有人猜测阿里巴巴的背景强大,有人猜测工商总局需要考量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评估,有人猜测阿里巴巴已经“大到不能倒”制约了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方式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何必猜测双方的和解动机?如果淘宝与工商总局继续“对峙”下去,对谁有利?淘宝商家经营环境恶化,买家疑虑重重,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形象受损,这只能让中国电商与消费者间应有的基本信任瓦解,让中国上市公司与海外投资者间的关系陷入紧张。在此环境中,即使是与阿里巴巴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友商,也不会受益。即使不懈地通过猜测,自行勾勒出了一幅当代社会政商关系的图景,也不代表什么远见卓识——因为无益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现实诉求,你勾勒的图景再清晰,事情也还在原点踏步不前。
当然,说不必猜测淘宝与工商总局和解的动机,不是说应该秉持“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一了了之”的犬儒立场。因为事情并不会因为双方和解就真的结束了。动机可以不猜,但此后的进程值得观察。
一方面,工商总局的灵活姿态,是否预示了监管方式的某种转变,值得观察。过去的监管惯性是,政府部门具有绝对权威,被监管者几乎无法处于一个可协商、可申诉的相对平等地位。认账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果今后监管不仅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对那些普通商家也能既强调政府权威,又能考虑商家合理利益,那么政府在线下线上的监管,都将带来真正的共赢利益。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能否拿出打击假冒伪劣的新策略,也值得观察。淘宝乃至阿里不是没有危机,光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盾牌,不足以解除危机。创造能与政府部门互洽、能让消费者更信任的经营模式,驱逐劣币于市场之外,是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把“危”当“机”,并且说了就要做到,淘宝与工商总局的这一架,才能吵出真价值。(徐立凡)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