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印刷工价却因为产能大于市场需求不升反降,这是困扰所有印刷企业经营者的一个现实问题。降本增效、减员节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工艺流程都是应对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不少企业也都在如此操作。事实上,应用新技术同样是十分有效的一招,应该引起经理人的关注与重视。
持续减员治标不治本
近期,上海一家数十年来一直经营得颇为出色的中外合资印刷公司管理者聊起他2014年的工作,其自认为做得最出彩的一件事是:用不大的投入,新添了2台辅助设备,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稳定了人心,又达到了员工增收、企业减少开支的实际效果。
较之上年,2014年该企业的印刷业务量下降15%,除了汽车和化妆品类产品依然需求坚挺外,原本对企业运作同样起支撑作用的通讯类产品的印刷业务一落千丈。虽说企业的总产值依旧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但业务量的减少意味着设备利用率的下降,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压力。为此,他们在已经持续数年减员的基础上继续在压缩员工数量上做文章,从历史上的近300人一步一步地减少到现在的130多人。按照该企业的产值与人数测算,人均实现年产值50万元,远高于2013年全国同行业的人均30.4万元的水准,何况这还只是一家纯粹依靠单张纸多色胶印机组织生产的工厂。
持续减员不可避免地引起在岗员工的心理波动,有些不可或缺的岗位甚至有员工以停工、离职来胁迫领导。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添置设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即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灭掉员工心中的“火”
如上这家公司2014年采购的新设备之一是切纸机配套使用的震纸及堆桩设备。这类设备的精度要求不算太高,企业的投入也不大。在添置这台设备前,该厂的切纸加工作业是一人一机,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但鉴于切纸机操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操作工的收入却难以进一步提高。
为此,员工带着情绪工作,时不时地还会找领导提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添置了震纸设备后,纸张上机依靠升降台,推纸平台上的气眼吹气大大降低了纸张移动中对人力的依赖,切纸完成后又由设备自动完成对桩,甚至可以直接推上印刷机生产,大大降低了机上操作工理纸的工作量。员工气顺了,工作的干劲也就更大了,因为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容易闹情绪的情况成为过去,领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忙其他工作。
归根结底是提升质量
如果说上述设备的引进还只是理顺了员工的心态,那该公司在去年添置的一台免冲洗CTP出版机则既减少了员工数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该企业使用CTP设备的时间很早,初期选择的是光敏机,长处是输出印版速度快,更换激光头的费用相对较低。但由于社会上光敏机的拥有量少,版材的价格居高不下,降本的难度很大。在去年接触到免冲洗版后,他们大胆尝试应用新工艺,结果不但印版本身具有价格优势,而且印版免冲洗既节省了出印版时间,又节省了工业用水,减少了费用支出。工厂把以往的印前作业2人一班减到现在的1人一班。
当然,该企业在2014年的减员增效绝不仅仅体现在上述两个环节,但有效选用辅助设备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上的作用却是清晰无比。在印刷业宏观发展尚待观察,对大笔技改投入相对谨慎的时期,有针对性地添置一些用于替代人工的小设备,其作用不言自明。
事实上,在原本依靠人力的环节使用设备替代,更大的好处是,对员工的依赖度降低了,对生产质量的保证作用提高了,变动成本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减少了。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做法无疑值得所有的印刷企业学习与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