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背后黑色地带:藏陷阱 被同学骗入传销窝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2-02 08:50:42

  海外实习同样隐患不少

  崔雨的大学室友是一家NGO的工作人员。通过同学得知,这家NGO在全球各地都有分会,其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室友的介绍着实让她心动,她想参加,出国长长见识。

  面试她的工作人员是一名大一学生,“感觉对方也不是很有经验,面试很快就过了”。接下来,崔雨开始参加一些项目的分享会。据介绍,欧美一些国家的项目申请难度非常大,但是申请去非洲和印度就容易很多,“只要语言过关问题就不大”。崔雨决定报名。

  按照规定,她向“组织”交了2500元钱,其中500元是押金,等她参加的项目顺利结项并完成分享会后返还。至于那2000元,她自己也不清楚是“报名费”还是“会费”。

  崔雨没有拿到收据,她觉得无所谓,“这个组织存在的时间很长,自身很有信誉和影响力”。

  把2500元钱打到指定账号后,她拿到了一个“通行证”,类似会员号和密码。登录这个NGO的官方网站后,她觉得“就像进了‘一个大数据库,可以看到这个组织在全球各地的分会和项目。自己对哪个感兴趣,就可以点进去了解,通过邮件联系对方的负责人。

  “交完钱,拿到‘通行证’后,剩下的事情就得自己做了。”她解释说,“你就像从中介链条的这端到了另一端。”最终,她选择了在坦桑尼亚的公益项目,并且自己办好了签证和机票。

  临行的前一天,崔雨突然接到来自坦桑尼亚的电话,对方告诉她之前确定的项目出了一点问题,如果她同意,可以帮她换到另一个项目。

  “感觉特不靠谱,但我机票都订好了,只能硬着头皮去。”接待他们的是该NGO在坦桑尼亚分会的大学生,因为对方要参加考试,所以无暇照顾她和另外6名志愿者。“进村之后就是彻底的‘放养’,我们干自己的工作,只有走的那天或有重大事情时,才会和坦桑尼亚分会的人联系。”

  这场跨国经历后,崔雨觉得有些后怕,因为自己没有保险,自始至终也没有签过任何协议。

  “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曾有志愿者在印度出车祸死亡,也没听说有任何赔偿。”崔雨说,“因为运营这个组织的是大学生,没什么权力,自然也不能对大家负责。”

  “海外实习还是挺困难的,很多中介机构收几万块钱,把大家送到国外去做苦力。”她觉得相比在一则报道中看到的海外实习陷阱,她自己已算“幸运”。

  应对陷阱并非没辙

  “学生参与实习或兼职,很大程度上是做求职之前的经验积累,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胡军告诉笔者。他还介绍,南开大学就业信息网专门开辟“实习信息”专栏,各学院网站也会长期为学生提供此类信息。

  武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吴老师也表示,学校会将实习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模块放入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此外,社会上一旦出现实习或兼职诈骗问题,学校会根据特定情况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及时召集班会,告诉学生提高警惕。

  但面对求职陷阱,更需要的还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练就火眼金睛。

  在反思自己和同学“中招”的经历后,赵晴也列出了应注意的问题:要从正规渠道获取实习信息,并通过实习单位发送面试信息、邮件等细节进行再次甄别;寻找实习机会时尽量组成小团队,不要单独行动,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互相照应。

  对于规避实习或兼职中的陷阱,胡军给出两点建议:“一是信息渠道选择,应该以官方(尤其是校方和各学院)提供的信息为主,不轻信来历不明的信息。二是对于一些非正式渠道的有吸引力的信息要多方查询核实,不要盲目相信‘高大上’和‘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好运。”(南开大学 马宇平 安徽师范大学 范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