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公共自行车能骑多远?

来源:新京报
2015-02-02 08:52:14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阜阳花费6488万元采购6500辆自行车及配套服务,每辆自行车总成本达到9981元。有网友质疑,阜阳的公共自行车采购项目耗资过高。1月31日,阜阳市政府回应称,6488万元的采购费用包括了7800套双立柱式锁车器、200套站点控制器、1套后台管理系统、6500辆9800型公共自行车等多种配套设施,还包括90名员工5年的运行管理费用。然而,采购“天价”公共自行车及其高额的运营成本在其他地方也相当普遍。

   公共自行车运营成本高是个难题

  有效降低公共自行车微观经济成本的经验来看,不管是从实践比较成功的国外来看,还是国内的杭州等城市来看,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办民助、公司化运作。

  客观说,阜阳当地的回应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万元自行车”存在的疑虑,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正常的地方。

  首先,纵向价格比较来看,这样的平均费用很难让人接受。去年8月份,扬州市采购中心以平均每辆车8530元的价格,增购了5000辆同款自行车及配套服务,其中也包括此次阜阳类似后台以及5年服务费用等项目,但此次阜阳的均价就达到了每辆9981元,涨幅达到了每辆自行车1451元,就去年以来全国物价平均上涨水平来看,阜阳这样的涨幅很不正常。

  其次,就阜阳此次公共自行车采购系统来看,相关的回应过于粗糙。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的一般程序,按照我了解和参与公共采购招投标、评标的经验,在政府发布相关招标采购公告后,必定有竞标机构进行报价。而按照常规的做法,如此复杂的城市公共自行车采购系统,竞标者肯定要对这一系统进行总报价后再对相关的分项,比如自行车、立柱式锁车器等进行单独的分析和报价予以说明。也就是说,当地在相关的回应中,完全可以把最后中标者的相关单项价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公示,增强回应的说服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回应。

  事实上,人们对公共自行车采购系统的价格敏感,一个深层问题是这样的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到底划不划算。就阜阳此次的招标价格来看,按自行车的正常运行寿命三年计算,每辆自行车的年简单采购运行成本就达到2000元左右,即便扣除自行车每次一小时内是免费使用,一小时后每小时收费一元减少的成本,公共自行车运营成本仍要远远大于一辆自行车的成本。而这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高成本可以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难题,但这只是微观经济账。此外,由此产生改善民生账、低碳环保账等也不能忽视和低估。换句话说,公共自行车要算经济账,但显然不能止于此,外国不少城市在公共自行车运营成本高的情况下仍坚持这样做,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

  而关于有效降低公共自行车微观经济成本的经验来看,不管是从实践比较成功的国外来看,还是国内的杭州等城市来看,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办民助、公司化运作。即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规划等由政府办,而公共自行车等由社会捐助,然后通过招标的形式招募社会企业来运营,而非简单地从头到尾由政府出资买单的形式开展。这应该是我们关注阜阳公共自行车系统采购价格高低的真谛所在。(余明辉)

   公共采购如何少花钱多办事

  阳光底下晒账本,不是简单的一晒了之,而要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反复晾晒,在听取民意、专家评审的过程中治病除菌。

  阜阳自行车“天价采购”一事,姑且不做定论,但公帑姓公,再“合规”的采购,也须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公共原则。

  这个意义上,这场舆论战不白打,应成为检视公共采购成本的契机。涉及大家共同利益的公共采购,有什么借口矫情一番呢?为达此目标,第一位的就是阳光底下晒账本,不是简单的一晒了之,而要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反复晾晒,在听取民意、专家评审的过程中治病除菌。

  事前晾晒,是指充分调研,就相关采购标的征求民意。有人估算,阜阳地方不大,经常上下班的群体不过20万人。数千万的财政资金,算下来人手一辆车都够了。之前,武汉自行车就遭受冷遇,破败成了一堆废铁。前有车、后有辙,这个民意是否真听取了,应当有个明确回应。事前的工作越充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公款滥用。不该买的,坚决不买;该买的,再讨论如何来买。

  事中晾晒,是指严控采购招标程序,避免“质次价高”的公地悲剧,尽可能让税收支出效应最大化。北方某地采购招标中,曾有竞争方勾连政府,在投标前一天做猫腻,以检查之名收走对手工商执照,致其第二天无法竞标。因此一方面要公开竞标信息,让竞争带来“质优价廉”,一方面也要防范腐败与不良竞争,特别是一些打着合法、合规幌子的“指定中标”,让公平落到实处。

  事后晾晒,是指招标采购之后的审计、督察,不能走过场,得更多听听舆论的声音。就阜阳自行车一事,政府指责律师“哗众取宠”,并对他“嗤之以鼻”,让人费解。不管怎样,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律师、记者这些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多些总比少些强。钱花出去了,也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独立来调查,省得各说各的、鸡同鸭讲。对于结果,该查的查,该追究的要追求,还没划拨出去的款项,能追的尽快追回来,无论如何给老百姓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事前、事中、事后,三步晾晒,步步惊心。不过千万别嫌麻烦,公共财政的钱,一分一厘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滥用它们,与血汗工厂的榨取无异,与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无异,与公款吃喝、损公肥私、贪赃枉法也无异。我们期待,能否自阜阳自行车事件起,公共采购的钱与事,一一写在网络的阳光下。法治中国,真就凝结在这一件件“小事”的细节中。(延雪平)

“天价”公共自行车能骑多远?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