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题: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纪实
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系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彩练,神奇而瑰丽。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一经提出,应者云集。仅仅一年多时间,“一带一路”就已经从倡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一系列务实合作,结出了早期的果实。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行动、抓紧落实,沿线国家纷纷响应、主动对接。从陆地到海洋,从铁路港口到油气管道,从金融贸易到生态人文,各领域、各层次的合作丰富多彩。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个场合对“一带一路”进行阐释,各部委、各地方积极行动,中部、西部等过去开放的“末梢”,变成了开放的前沿
2014年10月24日,乌兰巴托。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决议案,规定与中国临近的两段南线铁路将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轨。这一突破性的举措,不仅有利于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更是两国巩固政治互信的重要标志。
同一天,北京。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
这一天,距离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过仅仅一年时间。是时间上的巧合,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以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与纽带。
今天,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沿线各国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
过去一年间,从俄罗斯的索契到蒙古国的乌兰巴托,从印度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APEC领导人北京会议,习近平主席多次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理念在国际上的理解和认同,让“一带一路”更加深入人心。
2014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
过去一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期间与相关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蹄疾而步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45项建议和议案。
2014年8月,全国政协举行议题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及建议”的双周协商座谈会。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13年10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各个部委研究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关事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副司长欧晓理去年1月曾带队就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去中亚调研。他感到,有关国家反应积极,都希望尽快看到中国拿出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方案来研究合作事宜。
“调研中,有哈萨克斯坦媒体对于哈市场遍布‘中国制造’提出应该有‘哈含量’,反映出哈萨克斯坦实现自身工业化的诉求。‘一带一路’建设正好契合这种诉求,说明产业投资合作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的重点领域。”欧晓理说。
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到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从中国大使馆到对方经济主管部门,从官方决策智囊到民间智库,从当地行业协会到中资企业,由部委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举行了几十场磋商、座谈,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听取各方关切和建议。
新疆、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过去改革开放的“大后方”,忽然发现自己变身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体制机制改革和观念意识的转变明显提速;
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沿海开放地带,更是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当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火车从中国内陆腹地隆隆奔向亚欧大陆腹地和波罗的海沿岸,当中国高铁驶出国门走向全球,当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工业园区纷纷落户……这个时候,人们可曾意识到:“一带一路”正在给中国和世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