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有识之士一样,我曾对黑出租口诛笔伐。但实际上,我对黑出租非但不深恶痛绝,有时候甚至觉得黑出租很可爱,并常坐黑出租出行。
这种心理当然很矛盾,但明知黑出租不合法,而且还有安全隐患,依然坐黑出租也是无奈之举。几年前,途经我们村的县内短途公交线路还未开通,离县城几公里远,想从县城回趟村里还真不大容易。
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骑自行车,经济实惠,又能强身健体。但有两年,我因身体原因骑不了自行车,又买不起轿车,回村遇到了困难。要想体体面面,不是办不到,但打出租费用较高,从县城到村里单程就要30块钱,而那时我经济拮据,怎么舍得打肿脸充胖子呢。还好,县城的黑三轮出租车正方兴未艾,政府尚未干涉。
这种黑出租车跟出租车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从县城到我们村仅需8块钱,相当划算。所以,那两年双休日或者节假日回村,黑三轮出租车成了我的首选。
不仅如此,因为县城那时还未开通公交车,黑三轮出租车在县城也很吃香。一般起步价两块钱,按路程远近,“票价”不等,坐一次顶多5块钱。这样的价格优势,出租车根本比不了,黑三轮因此抢了出租车的生意。
等各镇逐渐开通了到县城的短途客车,黑三轮出租车就不吃香了。起初,从县城到我们村坐客车仅需3块钱,舒适度比黑三轮出租车好多了,而且坐客车合理合法,安全系数高;再后来,县城在城区开通了几条公交线路,不管路程远近,只要1块钱,无论票价、车内环境还是安全保障,都是黑三轮出租车不可比拟的,让黑三轮出租车更加举步维艰。
这样一来,黑三轮出租车生意惨淡,逐渐被政府取缔。但是,这并非意味着黑出租车被斩草除根,因为黑出租车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
这是因为,尽管通往县城的客运班车站点已基本覆盖全县各村,但跑的次数少,乡亲们到县城办事还是不大方便。虽然票价也不算高,来回一趟只花10块钱,但软肋很明显——如果赶不上客运班车,到县城办事或从县城返回,就会遇到坐车难。
由面包车或小汽车变身的黑出租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样的黑出租车,营运的时间比较灵活,凑足一车乘客随时都能发车,票价虽比客车贵,实质上却等于拼车,比单独打出租车便宜多了,所以受到农民的青睐,生意比较兴隆。
在我住的小区附近,有好几个黑出租车“站点”,别看不挂站牌,那些坐惯了黑出租的农民照样轻车熟路,从县城准备回家,即便等不到公交车也不用发愁,会主动前来等车。
该不该取缔黑出租车?那还用说,肯定该。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客运班车尚不能满足乡亲们的出行需求,而出租车价格又偏高,乡亲们精打细算讲实惠,哪个便宜就坐哪个,还管是不是黑出租车呢,毕竟在他们眼里少花钱才是硬道理。(刘奂明)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