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社保、买房子、炒股票……请先提供您的税号,家庭计征个税、开征房产税、破题遗产税……先要人人有税号。3日在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结束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告诉我们,个人税号时代渐行渐近。今后,一个小小的税号不仅会渗透我们的生活,还将让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税上人生”。(2月4日《长沙晚报》)
个人税号与个税改革常被人同时提及,与其他税改政策不同,这次准备编制的个人税号本身,并不会给每人身上的税负带来直接变化。在笔者看来,它更像是一根绳子,将散落一地的铜板捡起来,串在一起,让大家对各自税负有个直观了解。而由此,个税也将从透明靠近公平。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世上除了空气之外,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一样东西和税收无关。然而长久以来,在公众的印象里,虽有税收无处不在的感觉,但除了月收入超过3500元时需缴纳个税,以及一些人在外出就餐买单时,吼一声“不要发票,免零头”等零零碎碎的片段外,我们对个税其实并没有整体、客观的认识。
就好像盲人摸象,各行各业的人基于自身境遇,对个税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当有媒体抛出,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工薪所得税在个税中的占比都在60%以上,税负偏高的话题时,大家虽讨论得热火朝天,却又时常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简单拼凑起来的结果,依旧难以描绘出自己乃至社会各阶层纳税的整体图景。这不仅让“缴纳的都是血汗钱”之类的感叹成了空口白话,也让提高个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的政策犹如隔靴搔痒,总是挠不准公众吐槽的“痒点”。
由此来看,国家为每个人编制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税号,大家通过账号查询各自纳税账单,相当于为个税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不可否认,个人税号可以对反腐、诚信建设产生作用,但于普罗大众而言,它最大的功用应是将个人税负明晰化。通过大数据,把各种纳税信息收集起来,再直接显示给大家看。
而基本面明了之后,自然会带来税改公平的追求。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各阶层的整体税负变得透明,而“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这样浅显的道理,想必也会促使公众更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调整;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在个人税号基础之上,打通各类税种,对个人税负进行综合调整,也破除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
更重要的是,个人税号串起的不仅是个税的调整,也会增进公众对“纳税人”概念的认知。当小小的个人税号被频繁使用,就意味着各种纳税行为的实现。作为纳税人,我们有权去关注政府税收规模的大小、构成,有权力去监督政府将税款用于何方,进而构成了完整的“义务与权利一体”的逻辑链条——我向政府纳税,所以政府需要提供给我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当有一天,在人们的思维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纳税单据,与所在社区教育、公园、游乐设施、治安等配套资源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并据此主张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时,也就标志着,我们彻底完成了从传统的老百姓到现代“纳税人”的角色转变。(庹新岗)
让新闻有深度,让思想有温度,新华网微信公号(微信号:newsxinhua)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扫一扫,打开世界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