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进行了第三次联排,开心麻花团队表演的《同学会》作为新增小品,讲述三个老同学在同学会上因有事相求而互相讨好的事,小品以讽刺大吃大喝为主线,但最后仍然有一个“正能量”的光明结局。(1月23日《新京报》)
很多人骂春晚,说到底其实是在骂春晚的语言类节目质量比较差,小品不好看,相声不好听。究其根源,春晚舞台有太多的赞颂元素,缺少结合现实生活的讽刺性、批评性的相声、小品,导致相声、小品应有的艺术批评功能丧失。
从艺术层面说,不论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相声,还是不过几十年历史的小品,讽刺性和批判精神始终是其共同的生命力。当相声、小品失去了讽刺性和批判精神,就等于失去了艺术灵魂,很难赢得观众的认可。所以,没有讽刺性和批判精神的相声、小品,观众觉得不好笑、不幽默、不诙谐,原因就在此。
很多人回味八九十年代的春晚,怀念陈佩斯、朱时茂搭档的小品和赵本山早年的小品,最直接原因就是那时的小品针砭时弊,内容普遍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问题,直接讽刺和批判社会现状,用幽默的语言说出观众心中想说的话。所以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也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实际上从早年赵本山的反腐小品《牛大叔提干》,到去年春晚的反腐小品《你摊上事儿了》等众多反腐小品、讽刺小品的受欢迎程度,就足以说明只有接地气的相声、小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央视春晚继去年推出反腐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今年春晚再上反腐小品《同学会》,无疑就是直面当下加强反腐和老百姓对腐败严重不满的社会现实,就是重新让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发挥它的艺术批评功能。从这个角度说,反腐小品、讽刺小品连续回归春晚舞台,实质上既是艺术批评的回归,也是春晚批判精神的回归。
当然,春晚的主要功能是娱乐,是给观众带去欢声笑语,而不是宣传反腐,承担反腐败功能,更不能指望反腐小品能给反腐工作带来多大成效,所以也不必苛求春晚舞台有太多的反腐声音。 (张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