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县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早日摆脱“煤炭一感冒,财政就发烧”的尴尬局面,神木县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巧用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拉动了财政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插上“金翅膀”。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销售不畅的情况下,2014年神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02亿元,比上年增收3.91亿元、增长7.8%。
巧用“加法”: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公共实力
培植后续财源。2014年,神木县财政以注册资本金的形式投资8.12亿元参股发展潜力较好的十余户企业。项目建成后,预计财政每年将增收2-3亿元。强化税收征管。县上出台了《神木县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通过财政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衔接,力保所有财政资金都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流转。2014年年底,县财政将21个镇(办事处)财务统一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预算单位“全覆盖”、财政性资金“全纳入”和银行账户“全规范”。
巧用“减法”:减少沉淀资金,盘活财政闲置资金
为避免财政相当数额的结余资金闲置或沉淀在银行账户里“睡觉”,县财政局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和预算结余资金进行了清查,撤并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银行账户196个,并根据清理出来的结余资金情况,出台了《神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神木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切实消化和压缩了结余结转资金规模,盘活了财政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巧用“乘法”:优化财政支出,发挥资金“乘数”效应
政策扶持,助力企业解“钱荒”。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和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2014年初,县上安排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助保贷”基金等各类扶持企业专项资金3.46亿元,用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整合专项,“握指成拳”聚合力。县财政将部门、行业分散安排的各类补贴补助专项资金与中省市安排的各类专项补助资金,统一整合为城镇化发展专项资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镇(办事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城市管护专项资金七大类,实行项目库管理,由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发展三年规划,各类专项资金在每年6月编制下年度的投资计划、项目评审及可行性论证。倾斜民生,撑起百姓“幸福伞”。民生方面,2014年,全县民生支出计划56.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3%,全县共有61项资金直接或间接补助全县城乡居民,各项社会基本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在强农惠农中,目前已有30项惠民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向全县农户兑现资金4.4亿元;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建设项目124个,落实财政奖补资金1787万元,受益人数达到了66218人,有力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下大力气压缩支出,为“三公”减肥瘦身。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2014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共计3793.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1.1万元,降低12.7%。
巧用“除法”:消除财政风险,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对于天天都在花钱的财政部门来说,如何提升“管钱能力”,把钱花在“刀刃上”,打造“透明财政”?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是唯一出路。为此,县财政局想出了不少办法。实行“阳光”采购,2014年共办理采购业务1861项,计划采购金额7.55亿元,实现采购合同金额5.87亿元,节约资金1.68亿元,节约率22.3%。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基建预(决)算审核,2014年共审查各类工程预算815项,审查总金额362091万元,核减金额114812万元,核减率为32%;完成工程决算审查190项,审查总金额252480万元,核减金额7159万元,核减率为3%。强化财政资金“跟踪问效”。2014年,县财政局先后委托陕西今典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华逸会计师事务所对新村东西两山绿化、公租房聚福家园、城区供热补贴等12个民生、教育、卫生等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3.9亿元。(本报记者 明志 通讯员 林霞 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