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副省长朱从玖在宁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建制度重规范 强引导 严整治——宁海县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新模式》一文上做出批示:“小作坊如何管好,大有学问。不宜简单化。宁海县细化和灵活运用负面清单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
去年以来,宁海县以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职能资源优势,探索形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新模式,并作为唯一一家食品生产环节代表在全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省食安办主任、省食药局局长朱志泉的批示肯定。一是建立生产准入机制。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内控标准,创新性地将目前“许可清单”管理模式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变,明确小作坊负面清单(禁止生产)目录。并统一新编“宁海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控制台账”,对生产环境实施有效把关。二是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打通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在生产环节,实行分类限制、信息通报制;在食品流通环节,实行亮牌信息公示销售制,确保小作坊产品来源可查、问题可控;在餐饮环节,实行进货索证索票制,严防无证食品进入餐饮环节。三是建立分类监管机制。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类监管指导意见》,实施“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登记(统计造册)一批,取缔一批”的分类监管模式,全面提高小作坊监管水平。四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明确由各乡镇(街道)承担统筹规范、合理布局小作坊的责任。充分利用协会带头作用,积极探讨食品生产和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实时监控食品安全隐患,提升食品安全群防群控的强大社会合力。
该模式实施以来,已有6家食品小作坊提升为食品生产企业并通过QS现场审查,38家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占宁波市取证量的37.3%,取缔小作坊12家,捣毁“黑窝点”、“黑作坊”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