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缺口为再降准留下空间
央行10日晚间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重申了“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基调。央行指出,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报告用数据表明2014年基础货币供给渠道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和其他流动性支持工具)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全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供给基础货币约2万亿元,同比多增2.1万亿元;外汇占款供给基础货币约6400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此外,财政存款同比少增超过5000亿元,也相应同比少减了基础货币。
业内人士指出,在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流动性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的趋势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是必然的,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降准仍有可能,而这不应该被看作是强刺激政策,而更多的是具有对冲意味的政策。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牛播坤称,预计2015年基础货币缺口将达到3万亿左右,光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填补压力太大,且存在投放流动性期限偏短的问题。因此,今年降准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且受制于美联储加息的潜在影响,上半年降要比下半年降空间更大
这是春节前央行“意外”降准的大背景,但央行降准的中性色彩趋浓也应是无争议的。
中金债券分析称,从货币政策展望来看,与三季度相同的是,都没有再提及“流动性闸门”字眼。“流动性闸门”如果出现,意味着货币政策偏紧,反之则货币政策朝偏松方向发展。
货币政策报告同时强调,宏观总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要在基础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
央行还表示,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结合支小支农贷款投向、资本充足率高低、风险内控状况、机构新设、区域发展等五大“元素”,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政策参数,更好地体现差别化和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需和季节性规律安排好贷款投放节奏,同时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据此分析,在大的宽松基调下,今年,央行也会更多地引入一些定向工具。“我们预计2015年央行会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工具,可能还会推出更长期限的定向流动性投放工具,比如3-5年期的流动性投放,LLF等。”中金债券指出。牛播坤称,央行可能仍会沿袭201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套路,将廉价流动性的注入与商行的信贷投放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一来可以弥补日益扩张的基础货币缺口,避免全面释放过于宽松的政策信号,也能缓解经济下行期银行惜贷情绪滋生,造成“宽货币”向“宽信贷”传导不畅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披露了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工作的细节。报告指出,为保障央行债权安全,防范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2014年,人民银行总行在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将经人民银行内部评级的金融机构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目前,试点地区初步建立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和央行内部评级数据库,并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操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5年,人民银行将逐步推广分支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
“除了继续借道国开行的低压补充贷款(PSL)之外,目前央行已经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而这本质上与PSL是一样的。因此,PSL向商业银行全面拓展,抵押品进一步扩容应该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牛播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