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精神推进作风建设新常态

作者:郭鹏 来源:新华廉政
2015-02-11 09:00:43

  着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实现作风建设的长效化常态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胜利结束后,修武县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抓好深化整改,以改革精神建立健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作风建设新常态。

   一、着力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建立健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

  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局着力抓的一件大事,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向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一项庄严政治承诺,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持之以恒,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事关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如何结合修武实际,切实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使八项规定成为抵御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的“铁八条”,是新一届修武县委常委会班子着力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群众路线胜利结束后,修武县委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坚决摒弃停一停、喘口气的错误思想,继续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深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积极推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为营造反“四风”、转作风的新常态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凝聚风清气正的正能量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方面,我们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不断细化完善八项规定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特别是针对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围绕精简会议文件、干部作风建设“十不准”、党风廉政建设第三方社会评价、规范婚丧喜庆事宜、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促进招商引资、信访工作创新等8个方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规定,从43个方面有效规范了公共权力的运行,约束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狠抓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克服打折扣、搞变通现象,努力防止“破窗效应”,确保了各项制度规定的刚性和执行力。

  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为全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据统计,2014年全县共精简文件简报32个,合并套开、减少会议19次,压缩会议时间7场次,严格控制参会人员范围17场次;公务车辆购置费、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67.7%、38.6%和56%。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开展“双联双帮”活动,帮助群众提供就业信息1685条,投入帮扶资金596.4万元,解决各类生产生活问题2250余件。

   二、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重要法宝,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务虚会长效机制

  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的一个重要法宝。

  为了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让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性地出出汗、排排毒,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修武县委在总结和借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在每两周一次的县委常委工作例会召开之后,再继续召开一个小时左右的务虚会,重点围绕思想作风建设和县域中心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有效增强了解决自身矛盾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这一制度实行半年多来,县委常委会班子先后召开务虚会15次,纠正有关县域经济转型、云台山景区旅游二次大开发等工作中的思想认识问题13人次,解决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难题18个。特别是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抓工作力度不大,抓落实措施不硬”的突出问题,县委常委务虚会专门研究制定了整治18项“说说就算”台账,由县委常委分包攻坚、定期督导,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县各县直单位和乡镇也普遍建立了务虚会制度,共召开务虚会1126次,有力推动解决了一些困扰当地改革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瓶颈难题。

   三、切实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长效机制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在实际工作中,修武县委坚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民心相背问题,紧紧围绕“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探索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声民情”。县委专门制定了《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制度》,要求每名县委常委至少联系1个乡镇(村)、1个县直单位、1个企业、5户困难群众,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零距离倾听群众意见。自上而下普遍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定期深入基层,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各级党组织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开设民生热线、设置网上留言板等形式,随时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走访群众4210户、企业85家、重点项目22个,召开座谈会386次,发放“党群连心卡”3600余张,搜集社情民意、意见建议2670条。二是建立问题台帐,严格落实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县委统一收集,逐项登记编号,认领分解,并且借鉴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的承办模式予以办理,确定了能够解决、正在解决、暂时难以解决、不符合政策需解释等四个承办格次,明确每个事项的目标任务、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措施、时限要求等。三是形成长效机制,公开接受监督。坚持一季度一收集,一季度一反馈,并且通过新闻媒体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据统计,首批共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隐患和建议达到2670条,经过认真筛选梳理,锁定了478条为亟需解决的工作重点,目前,其中的408条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率达100%。当地一位名叫张鸿府的80多岁的老人,在修武网上发表了《我给政府提意见》一文,反映“县运河路段有断头路,多处坑洼不平”等情况,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将其列入了难题隐患解决范围,短短一周时间,投资3万余元对运河路进行了整修。城关镇南门村一位名叫苏小凤的女村民反映,由于长期在外打工,2012年村里张榜公示失地农民社保名单时,把她给遗漏了,虽然她多次向乡、村反映情况,但因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一直没有解决。县委主要领导获悉后,亲自将这位失地农民社保案认领下来,一抓到底,终于使这一拖了近两年的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建立健全群众评议乡镇党政班子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如何,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政绩如何,当地基层干部群众的感受最直接,心里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为促使乡镇干部牢记宗旨、改进作风,修武县委本着“干部行不行,交给群众评”的原则,围绕改革和完善群众评议乡镇干部工作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清晰界定标准,实行定向测评。针对乡镇干部的工作特点,将民心向背的评价标准细分为工作作风、道德品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4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明确若干考评要点。二是扩大参评范围,力求考深考准。突出群众评议的主导地位,对人口较少的乡镇,在行政村每户一名代表中直接开展民心向背评议;人口较多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投票评议。同时,为了更准确的掌握民意、了解民情,委托统计部门等第三方机构进行社会调查,综合分析研判,客观准确反映群众对乡镇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撑起干部任用的标杆。明确规定民心向背评议结果要作为干部调整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评议满意率低于50%的,对乡镇领导班子给予黄牌警告,进行跟踪管理;满意率低于30%的,在全县开展的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目前,全县共有2700余户代表参加了对乡镇班子的民心向背评议,群众满意率达到了85%以上。实践证明,开展乡镇党政班子民心向背评议,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激励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有利于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权,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勤政廉政,切实做到“三严三实”,真正成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作风建设新常态为修武人民迈开大步奔小康发挥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修武县接连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绞胎瓷之都等殊荣,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40%,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60%,在全市美丽乡村评比中连续三次拔得头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作者:郭鹏 中共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