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红包”实施诈骗

作者:周宵鹏 来源:法制日报
2015-02-14 09:06:59

  □本报见习记者周宵鹏

  羊年春节临近,微信、支付宝等纷纷推出红包功能,几家互联网巨头更是展开“红包大战”。同时,众多商家也以赠送现金券、电子优惠券的模式加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全民抢红包的热情实施诈骗,在活动中设置陷阱。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警方接到报警,市民孙某收到一名微信好友发来的红包信息,立即点击链接,发现抢得某商家价值800元代金券。按照提示要求,孙某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等个人信息,并扫描了一个二维码。结果几分钟后,孙某却收到一条转账短信,自己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3000多元被转走。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胡某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互联网巨头争相加入“红包大战”,目的是红包背后的营销价值,即通过红包吸引大量用户、收集海量数据,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占领市场。众多商家开展的派发红包活动,也是为了获得网民的关注度。

  出于这种目的,很多商家并未实际投入太多资金,在相关红包的申领上也加以种种限制。不少网民发现,一些商家通过要求邀请好友一起抢、设置指定时间和指定额度等,一些派送红包活动最终变成一场忽悠。

  更严重的是,警方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全民抢红包的热情实施诈骗,或通过“抢红包”套取用户个人信息,或通过红包发送钓鱼网站链接,给喜庆的活动带来不安全因素。

  记者发现,大部分网络红包操作简易且门槛极低,在手机或电脑上简单点击就能完成,还有众多“抢红包”活动需要参与一些文字游戏。不少网民表示,“抢红包”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参加其中只是自娱自乐,不会特别在意是否抢到,所以也不会有太多的警惕。

  “没有用户的配合,不法分子也不可能拿到所有的用户信息,盗取用户的钱财。”办案人员说,正是由于网民对“抢红包”缺乏有效警惕,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网络红包变成了“红包陷阱”。一旦泄露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资金安全就会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