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北上调水总量70% 占水源地总面积66%
陕西精心呵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汉江陕西最后一站——白河县清澈的江面。林成敏摄
2014年12月12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运行的首日。这一天,居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主体地位”的陕西,可以郑重自豪地向国家汇报:陕西境内657公里长的汉江,水清如镜,出境水质完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
打开中国地图,就可清晰地看到: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地总面积6.2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中线水源地面积9.52万平方公里的66%。同时,在“北调”的“南水”中,陕西境内的丹江、汉江年均入库水量284.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的70%。
今天,在整个陕西水源地,不论是城市、乡村,还是大山的深处……900多万人,谁都知道,脚下这片土地上或窄或宽的河流,将流向哪里;未来,它的水质和流量,对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永续运行,意味着什么。
一
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9年来,陕西为确保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规划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最为直观的“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水源区三市以“手术刀治疗”为先导,关、停、并、转、迁了370多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同时,又进行了大面积“药物治疗”: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建制镇及工业园区、移民集中居住区环保设施。目前,水源区54个市、县(区)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已全部建成运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
在隐形且是最根本的“面源污染”治理方面,2007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启动后,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南水北调办等部委支持下,水源区内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县区,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实现一江清水供京津为目标,在全境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工程建设。
截至目前,陕南累计治理小流域470条,治理水土流失1.3万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2.08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27万公顷,退耕还林逾千万亩,完成总投资近20亿元。水源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田、林、路、塘、渠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使脆弱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工程的防御体系,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流域内因瘠薄土地所形成的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有效控制。昔日许多山洪灾害严重的荒山、荒坡、荒沟,如今已变成林木茂盛、鸟语花香、溪流潺潺的百姓乐土。
据最新监测,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已达到5000万吨,蓄水能力已达到4.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