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州优雅起笔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生态区位重要,水能资源充沛,高山、峡谷、瀑布、溶洞、森林遍布……建设生态文明,贵州有生态保持比较完好的先天优势,更不乏后天的执着探索。
早在2009年,率先在国内出台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成立。
自2013年起,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该论坛由2009年起连续举办4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而成,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并成功举办首次生态文明建设大会。
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先行一步。
在探索生态文明道路上,贵州起步早、走得快,一步一个脚印,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保持天蓝、地绿、水净。2014年,全省森林面积达1.29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石漠化面积扩大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我省大力推进“12件环保实事”——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建立5000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机制,赤水河、乌江流域12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环保‘六个一律’作用明显。
“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我们已向贫困宣战,决不能因工作不力再向污染宣战”,“在森林保护和污染防治上必须零容忍、下重拳、出狠招”,多彩贵州发出最强音。
我省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大力推动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推动“六个小康”与全省基础设施网络、“5个100工程”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多彩贵州大地,青山秀水之间,一座座各具风情的小城镇点缀其中,青墙黛瓦,飞檐翘角,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