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房子学校”:大山里的文化中心

作者:骆飞、李春惠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2015-02-14 10:46:02

  据新华网贵阳2月13日电(记者骆飞、李春惠)“木房子虽然简陋,但却是村里的文化象征。”加学村驻村干部郭知涛说,村里的教学点不仅方便孩子上学,更是乡村的文化中心。

  加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鸠乡的大山里,作为村级教学点,它在2010年因“撤点并校”被关停,直到2013年才复课,原本荒废的校舍“复活”。

  迎着寒风走进加学村教学点,一栋看上去有些倾斜的两层木楼就是“教学楼”。村民们说,尽管教学点条件简陋,但每天能听到孩子们悦耳的读书声,就感觉充满生机。

  随之“复活”的,还有村里的文化。赖志灵是加学村教学点负责人之一,他当了20多年的乡村教师,曾在多个村级教学点任教。赖志灵说,学校是传承教育、传播文化的地方,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素养、改善农村文化氛围。

  “有学校在,孩子读书、村里开会或搞个活动都有个去处,我们心里踏实。”加学村村民柴劳说,读书改变命运,村里有很多人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

  曾经的“撤点并校”政策使当地农村的一些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山里的孩子要到中心学校或乡镇学校去上学,山高路远,孩子辛苦,家长不解。“孩子们上学远,要起早贪黑,令人担心。”加鸠乡高台村村民潘老金说,村里没了学校,总觉得心里空空的缺点什么。

  而在邻近的裕民村,因学校复课,不断有支教和特岗教师到来。学校新装的高音喇叭成为村民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操场上除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还时常有聚集纳凉聊天、对歌跳舞的村民,依托学校而建的“道德讲堂”受到村民的欢迎。

  裕民村村委会主任王小金说,琅琅读书声给山里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我们村目前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但有学校在,以后一定培养得出”。(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