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旷野中,一堆堆垃圾包围的一个黑矮的窝棚,灰暗的灯光下,是一张女孩的灿烂笑脸。18岁的张临娥和她的父母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1个年头,要过年了,喜欢焰火的她期待像往年一样站在自家的窝棚前,美美地看着别人放着五颜六色的焰火。
这是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龙头后街旁的一块空旷的田野,张临娥7岁时和父母从宽甸农村来到这里,花几百元钱租了这块地,搭建两个简单的窝棚,一个住人,一个用来养猪,一住就是11年。全家靠父亲打工母亲养猪卖废品维持生计,不久父亲脑出血不能干活,全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张临娥和母亲的身上。
12日晚,记者沿着带着积雪的崎岖土路走了15分钟找到了小窝棚。这个“家”没有砖瓦顶、水泥墙,由两层塑料薄膜和木头搭起的架子组成,一扇破旧的木门虚掩着,灯光微弱地透出来。屋里的温度大概10多摄氏度,穿着陈旧的黄色大棉袄,圆圆的笑脸是张临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就是我的闺房。”记者看到的是一张窄窄的小炕,上面堆着棉被,旁边挂着七七八八的生活用品,一个大书包里装满了复习资料,还有一张如翻开的杂志大小的书桌。两只猫从炕上跳下跑走,“它们是我的好朋友,晚上抱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一张帘拉开,另一侧是张临娥父母住的地方。
13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张临娥的窝棚小家,远远看到身着紫色小棉袄的张临娥戴着已露出手指的手套,正在将废品一一分类装袋,脸上红扑扑的,依然是笑容灿烂。
看着她一脸的轻松,谁都不会想到几天前她才刚刚做完手术。张临娥患鼻炎一年多,因为没钱买药治病,导致病情加重,左耳失去听力,已经到了必须手术的程度,她的父母不得不向家人和邻居借钱给女儿做手术。手术后病情是否还会加重,左耳听力能否恢复,能否影响到右耳的听力,一切还都是未知数。张临娥却没想这一切。“家里的困难,母亲的辛苦,让我时常想这手术做的是否应该。”谈到这件事,懂事的张临娥有些自责。
在家里是父母生活上的好帮手。“和妈妈一起分拣垃圾废品,是我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休息一下大脑,和妈妈说点笑话。”在学校,她是乐观向上勤奋的好学生,还有几个月张临娥就要参加高考了,看着墙上贴着的一张“学习之星”的奖状,张临娥告诉记者,她的成绩在全班也就是中上游,“我很期待今年能考上沈阳一个大学,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还可以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补贴一下家里。”
谈起自己的梦想,张临娥抚摸着父亲蜷缩的手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父亲的病早点好,平时能有钱买药,母亲永远年轻,也希望家里早日有个小房子,哪怕就一间。”
(记者于力)新华社沈阳2月13日电
▲2月13日,张临娥坐在床上学习。